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梦醒加拿大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张林的便利店

第十三章 张林的便利店

    一天早上,我锻炼回来。刚上楼梯,就听到一阵电话铃声,铃声好像是从我的房间传出来的。我快步上楼,打开房门,电话铃声停了。会是谁打来的?小蕾在上学,黛安和云逸在上班,肯定是表哥了。我给表哥打过去,接电话的正是表哥。

    “大力哥,你来电话了?”

    “有这么件事,我们便利店协会的副会长说他有一个店要卖,不知你有兴趣没有?”

    我一听立刻兴奋起来:“当然有兴趣了!”

    “那我就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你们见个面。”

    “我反正什么时间都行,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方便。”

    “好吧,”说罢,表哥挂上电话。

    趁这个时间赶快做饭。我煮上水,泡方便面,再放个鸡蛋。面还没煮好,电话铃又响起来。

    “晓舟么,我跟他说了。他说十点钟到我家见面,你能过来么。”

    “没问题,十点钟在你家见。”

    挂上电话,我马上跑到厨房,锅里的面正鼓着白沫往上滚。我赶快把火关掉,把锅端到饭桌上。

    现在已经九点了,我匆忙把面条吃完,穿上衣服就往表哥家赶。

    用了大约四十分钟,我赶到表哥家。时间还早,表哥就大概地给我介绍了便利店的主人。

    他叫张林,是山东淄博人,来加拿大前是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年前一家人来到加拿大。他妻子在国内是医生,他们还有个儿子,目前在麦吉尔大学,学环境保护。

    他来加拿大不久就开便利店,现在已经有三个店了,十年前开店的那批人,现在只有他还在干。除了开店,他还做些投资。蒙特利尔有一个便利店协会,会长是老于,张林是副会长,表哥在协会作会计。前些年,张林牵头投资房地产,结果赔了钱,几个投资人都是协会的人,特别是老于,对张林意见很大。

    现在张林也不太参加协会的事了。在协会里,他和表哥关系还可以,这次卖店,他先告诉表哥。我问表哥:“那他应该是很成功的人士,很有钱了?”

    表哥似乎很不屑:“也许吧,谁知道他有多少贷款。”

    “他来了。”表哥走到客厅窗前。一辆黑色韩国现代越野SUV停在表哥家门前。

    表哥和我出门去迎张林。

    “大力哥,你好!”张林跳下车,风风火火地朝我们走来。

    “老张,你好!”表哥笑容可掬地同他打着招呼。

    “这位就是你表弟吧?”张林边问边把手伸向我。

    “张大哥,您好!”我赶紧双手握住张林伸过来的手。

    张林看起来比表哥说的年龄要老,虽然说话走路很快,很有劲儿,但脸上的rou已经松松垮垮,好像有些浮肿,眼袋像两个大水泡,显得眼睛更加狭小。他看起来有一米七五左右,很胖,肚子很大,黑色棉背心的扣子都被撑开了。

    “等会儿,我还要到南岸的店去。刚才去给VERDUN的商店进了货,就顺路过来跟你们见个面。一天忙死了,”张林说。

    “张大老板,生意越做越大了,”表哥趁机夸他两句。

    “哪里,哪里,还是你大力哥精明,见好就收呀,不像我,整天疲于奔命。干不动了,干不动了!”

    接着他转向我:“你表哥都跟你说了吧?”

    “简单介绍了一下,详细情况还不知道。”

    张林接着给我介绍了他那个店的基本情况:他的店去年失过火,现在的店是新装修的,所有的设备都是新的。新装修后,营业了半年,半年的营业额有二十四万,另外还有七万多块的彩票。他这个店省心,不用进货,百分之八十的货由大型百货超市METRO供货,他已经跟METRO签了五年的供货合同,一年包销METRO五十万的货,METRO还预付了他五万块钱。他现在卖店的价格是两万五千块加币。

    “就这么个情况,我还要给店里送货,你想一想,我先走了,你要买的话给我打电话,你表哥有我电话。”说罢他起身就走了。

    送走张林,我回到客厅与表哥告别就回家去了。

    回家的路上,几个问题不断地出现在脑海里,一旦METRO要求一年必须销售五十万,五年必须完成二百五十万,完不成任务会不会有惩罚?会是什么惩罚?会罚多少?或者是卖不完不许解除合同,直到完成二百五十万任务为止?假如一年完成三十万,跟METRO的这个合同岂不要延长到八、九年?METRO的货如果价钱太贵,没有利润,岂不是白给METRO打八、九年工?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给张林打电话。

    “张大哥么?你好!”

    “你好,晓舟!”电话那边传来张林那热情的声音。

    我把我脑子里想的问题一股脑地提给了张林。

    “这些问题一句话讲不清,你过来吧,我给你仔细讲讲。”

    “我现在可以过去么?”

    “现在不行,我要到我南岸那个店去。”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见面?”

    “你明天等我电话吧。”

    “好吧,下次咱们见面,我想看一下你上半年每天电脑打出的营业单子,还有你和METRO签的合同。”

    “好吧。现在还有几个人想买我的店,我是看在和你表哥的关系才给你留的,你要买就早下决心。”从他的语气看,他可能不太高兴。

    “我肯定想买,但你总得让我了解情况后再买,对吧?”

    “好吧,反正你得抓紧,我现在太忙,没有时间拖。”说完他挂上电话。

    第二天,我等了一整天张林的电话也没等着。

    第三天一大早我就给张林拨过去。张林让我明天上午十点到他店里等他,他把他店的地址给了我VERDUN区,8000号。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运动,吃饭后,八点半钟出门。VERDUN地铁站离我住的哪站不远,乘地铁十分钟左右就到了。VERDUN站是蒙特利尔最老的地铁站之一,车站昏暗老旧。VERDUN也是蒙特利尔最深的地铁站,离地面估计有五十米左右。我乘地铁电梯上到地面,出大门,就来到VERDUN大街了。

    VERDUN区是蒙特利尔最老的区,曾经也是最繁华的区,它离劳伦斯河很近,以前劳伦斯河航运繁忙时,这里是一个大码头,那时这一带非常繁荣,这一点可以从街区房屋的密集程度看出来,这里的房子,大多是横贯整条街的三层排屋。随着劳伦斯河航运业的萧条,这一带破败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成了黑手党的聚集区,他们在这一带种*,贩毒品,使VERDUN成了毒品暴力的代名词。后来蒙特利尔政府打击毒品犯罪,黑手党的气焰被抑制住了。可是,缺乏就业,这里渐渐变成了贫民窟。在这一带生活的人,大多是体力工人、新移民、吃救济的、还有流浪汉。

    这里曾经是开便利店的最佳街区,因为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没有车,他们没法到大超市去买东西。表哥以前的店就在这个区,开始的时候钱还是比较好挣的。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移民的增多,到这里开便利店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长于相互竞争,如今的VERDUN街,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便利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我沿着VERDUN大街往西走去。街道两旁的房子非常破旧,年久失修,从房子上标记的年份看,许多都是上个世纪初的房子。这些楼房的一层都是商用,便利店最多,然后是小饭馆、咖啡店、卖电脑的、保险公司、蔬菜水果店、旧货店等等。

    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VERDUN8000号。

    张林的店位于街区东南角,这是一栋二层的排屋,张林是这栋房子的主人。

    房子第一层都是便利店,二层被张林租出去了。租房子的是一个老妇人。这个老人是张林买房子时连房子一起带过来的。买房子时,张林觉得房子很便宜,二楼还有一个现成的租客,非常合算。过了一段他才发现,他找了一个*烦。二楼老太太每个月给她五百块租金,十年前买房子时,他觉得还可以。可现在,像他这样的五室一厅的房子怎么都应该租一千五百左右。他想让老人搬走,老人坚决不同意,她说她已经习惯这里的环境了,死都不走。

    蒙特利尔政府有规定,除非是房东自己要住房子,否则不许强迫租客搬家。张林自己有好几处房子,他没有理由非要住这套房子。他想提价,政府有规定,每年房租的最高涨幅不得超过物价指数的涨幅。按照蒙特利尔物价每年平均百分之一二的涨幅,一年最多涨个十块左右,就是这十块,还要看老太太同不同意。现在张林就希望儿子早点结婚,这样他就让儿子过来住,把老太太赶出去。

    时间还早,张林没有来,我四处看看周围的环境。

    马路正对面有一家咖啡店,今天天气好,有几个老人坐在室外的桌子旁品咖啡;马路东南的斜对面是一栋一层的四四方方的房子,房子的前面是黑色的大理石贴面,让人感觉有点压抑。店的东面这条街是一整栋二层排屋;再往东那条街的街角是一个猫头鹰便利店,叫猫头鹰便利店是因为这种便利店门前的牌匾上画有一只睁着眼的猫头鹰,它正式的名字叫“睡得晚”,“睡得晚”是蒙特利尔便利店的克星,因为它是由巨型“睡得晚”连锁集团经营,它有雄厚的财力,并且一天二十四小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