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仙侠小说 - 龙武华夏在线阅读 - 第一章【龙行天下】

第一章【龙行天下】

    2019-3-4修葺开始

    前言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一个皇帝的选择,多重的变化而演变成了现在的故事,这其中谁是谁非无人知晓,但这也成了本书的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而这种蝴蝶效应大到能影响后面的千秋万世

    历史的序幕先让我们从朱元璋传位开始说起。。。。。。(以下的排序均为辈份排序)

    【第一代】

    朱元璋众所周知明朝第一个皇帝借助我们的明教基业开展出了自己的基业,而且还因武当派徒孙张无忌的号令下终于一统江山,从一个和尚变成了一代帝王,但纵使是一代帝王也逃不出轮回之道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朱元璋在位期间设立锦衣卫(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是监视明教的众多隐士高手,因朱元璋此人生性多疑,怕他们夺取帝位,而朱元璋也算是个有名的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了自保当然要斩草除根了!),而死后他也没让他的子孙安生,让自己最喜欢的长孙朱允炆当了皇帝,自此也就引发了大明王朝的一波又一波的腥风血雨!

    【第二代】

    朱棣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1399-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谋朝篡位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

    1404年朱棣设立太子,朱棣本答应在靖难之役表现出众的次子(第二个儿子)朱高煦继承太子之位,但因朱棣大局为重,最后决定立太子朱高炽为太子,而朱允炆的部下在此期间回到中原得知此事,暗中叫人观察,伺机挑拨,并投身在朱高煦门下且暗中于皇三子朱高燧密谋。直至太子之争失败投身于皇三子朱高燧假意为皇儿子谋求利益,实则是利用皇三子密谋暗杀朱棣,在假借遗诏登基使朱高燧登基,等朱高燧登基之后在除去朱高燧从东瀛迎回真正的皇者朱允炆。但谁知计划泄露朱高燧这枚棋子也失去了,为了朱允炆能重归帝位,其手下决定在京城内多搜集线报,以发送给其余同伴。并暗中联络二皇子等他日时机成熟在扭转乾坤。不过在此之后为了能收集更重要的情报,此人决定告密后,求特此封入锦衣卫来搜集更多情报,而此计最终也得以成功,并顺利加入锦衣卫内好搜集更多情报。

    而朱棣不知道是不是子承父业后也有了癖好也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那就是闻风丧胆的东厂,东厂的落成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卧底事业更强大了哈!

    朱棣于1424年7月,在他第五次北争时,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岁。

    【第三代】

    朱允炆(朱元璋的长孙朱棣的侄子)建文元年(1399年)登基到建文四年(1402年)失踪当了不足4年皇帝,后于部下前往东瀛岛国,其追随者为复国讨逆而后设复国密令直至几代子孙都为之追随,这也铸成了后续明朝更大的风波。(历史说朱允炆失踪了有人说他翘辫子了。说实话你有没亲眼看到,说他失踪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不晓得他去哪里了,但是朱允炆曾经给我托梦过跟我讲述了他那些年的事。这事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呢!)

    朱高炽(朱棣长子)朱棣死后,1424年八月朱高炽登基八个月后1425年暴毙身亡。而朱高炽的死在历史上众说纷纭,而就算朱允炆的部下也很难知道究竟是否其死因是不是自己造成的,不过这也算他卧底生涯中的小有成就吧。

    朱高煦(朱棣次子)朱棣本口头承诺立他为太子,后因朱棣顾全大局而立长子,次子在高人指点下决定和朱高炽争夺太子之位,但因太子之争失败而被赶出京城。朱棣让其归回封地安置在“乐安城”,而后在遇时机大哥死后见其侄上位之际国家动荡,正好发动清君侧,然其侄早已得知密报,并在大臣的提议下御驾亲征,成功破坏了二皇叔的阴谋。此后被软禁到逍遥城。

    朱高燧(朱棣三子)二哥夺权失败后,密谋刺杀朱棣以夺大位,却因有人高密而前功尽弃。

    【第四代】

    宣宗朱瞻基(朱棣的长孙,朱允炆的侄子。1426年登基~1435年,登基之后得到密报御驾亲征二皇叔的叛乱,并且顺势削藩。为了安抚皇室一族并设立护龙一族专制保卫皇室宗亲(朱元璋的后人真有意思没事就设立个部门),其主要目的也是明目张胆的监视各个皇室内的谋反之人。

    【第五代】

    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朱允炆的皇室孙系)1427年11月11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而自己却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允炆的部下在此期间与宦官王振暗中密谋皇室内乱,而与此同时瓦剌攻打而来,瓦剌之所以能轻松俘虏朱祁镇也是此人推波助澜。朱祁镇重回京城后,朱允炆的随从与其子嗣也暗中推波助澜,促使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而令朱祁镇重回帝位。

    明代宗朱祁钰(朱瞻基长子,朱允炆的皇室孙系)若不是朱祁镇被瓦剌掳走,朱祁钰或许此生无缘帝位。

    【第六代】

    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此期间朱允炆的子孙决定暗中伺机而动,先让自己追随的复国势力深埋,只等时机一到在重夺帝位。

    【第七代】

    明孝宗朱佑樘(明宪宗第三子),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因朱允炆后人看此人能励精图治而并未借此人希望大明江山发展起来,然末年宠信宦官李广,部下们想伺机有所行动在以宦官之力震动基业,奈朱允炆之子孙却认定此不是夺位之机而等待中。

    【第八代】

    明武宗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在朱厚照上位后,朱允炆后人终于看到了时机,在护龙山庄锦衣卫东厂六扇门所安插的人也大多搜集到了足以复国之望的情报,而此期间利用东厂的人脉挑拨刘瑾针对皇帝年幼,心性未收来掌握朝野,甚至利用心存野心的安化王朱寘鐇和宁王朱宸濠,联合蒙古小王子的鞑靼军对朱厚照实施夺位阴谋,而人算不如天算,朱允炆的后人也小看了这个玩世不恭的皇帝,没成想安化王朱寘鐇这个莽夫葬送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刘瑾因野心过大狗仗人势已经不受朱允炆后人的控制,在大明内兴风作浪,后收义子曹正淳在暗中帮自己排除异己,这两个人基本已经搞得大明民不了生,在加上刘瑾权擅天下连皇室一族都不放在眼里。

    正德五年(1510)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杨一清平定叛乱后与前来监军的张永商讨除刘大计。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在李东阳的帮助下,明武宗最终动了杀心。第二天,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状大怒,终于相信刘瑾谋反的事实,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废除刘瑾变法时的一切举措。

    而朱允炆后人则在刘瑾死后全力激化宁王的野心终于导致宁王造反,而宁王纵使精心设计缺也兵败。而宁王的子嗣则被削去了番号封地,也将其子嗣斩草除根,不过庆幸的是宁王早期代人厚道广杰天下英才,终保得幼子一息尚存。而此次也导致朱允炆后人的部署被削减了七八成,为了在重登皇位,朱允炆的后人决定偃旗息鼓等待更好的时机,与此同时东瀛方面因战国的内乱东瀛内部的各方势力也成了朱允炆后人的救命稻草,一场空前的复国大计即将到来。【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

    1519年-1521年朱厚照命人查探宁王朱宸濠的背后势力,但是因国家这些年的波动,锦衣卫东厂护龙山庄大受打击而导致人才凋零,最终也查不出任何蛛丝马迹。而此事一直是朱厚照在位期间的一块心头病。直至朱厚照驾崩。。。。。。(朱厚照无子,大臣们选举皇族分支登基。)

    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照的同族堂弟)1521年朱厚熜登基,朱厚照的这块心头病本想让护龙一族与嘉靖皇帝继续追查下去,却因大臣们为嘉靖皇帝登基后认他这个已故的堂哥当爹让大明的正事耽搁了,并且也导致了嘉靖年幼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此时东厂则是由曹正淳担任厂公,自曹正淳义父刘瑾死后,曹正淳一直暗中计划报仇大计并使得曹正淳的野心慢慢膨胀,而曹正淳野心也促使了朱允炆后人的势力得意一息尚存不被太多人关注。自此年幼的嘉靖以大礼仪事件开始了新的序幕。

    序幕正章

    明世宗嘉靖皇帝统治期间,倭寇横行我东南沿海,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嘉靖皇帝却一心求道,对朝政之事以严嵩为棋子把控整个朝野。官场浑浊却不失忠勇义士,在如此时局涌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一系列抗倭将领。

    戚继光还是顽童之时,大明早已被倭寇盯上,此时江湖中早已暗藏杀机。远在南方的村内,这里是退隐江湖之人的世外桃源。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

    【龍行天下】

    江湖中人并非喜欢打打杀杀的生活,他们最向往的就是跟平民百姓一样的普通生活,但就算江湖中人退出江湖也阻挡不了江湖恩怨的纠缠,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苏州城外的一个村子,这里是退隐江湖之人的世外桃源,然而事情就发生在这里,一队东厂番子快马加鞭赶来苏州城外的一个村庄,东厂番子头目快步赶到黑色披风的神秘人身后,对那黑色披风的神秘人恭恭敬敬道:“卑职,不知厂公在此,罪该万死。”

    曹公公转身退下披风细语笑道:“好了,杂家不想大张旗鼓,你们就从外面给我守着,若有异动待杂家指令行动。”

    东厂番子看此情况立刻起身让路。曹公公一步一步的走入村内,曹公公左右打量着村里的村民,心里笑道:“看来这回也怪不得这帮废物,这里的人绝非泛泛之辈,普通人看来确实和农户一般,但若动起手来,我带的这帮废物恐怕还真打不过他们!”

    一个身形略壮的老叟笑脸上前来道:“我是这里的村长,官爷不知有何贵干?”

    老叟装作笑脸的样子将曹公公请入屋内,对曹公公恭恭敬敬的说:“官爷里面请。”

    笑脸老叟将屋门一关,脸色立马变了过来,怒目对着曹公公,曹公公道:“这才是当年的朴正天,霸气依旧啊!”

    老叟怒面相对道:“曹公公我们隐居多年,没想到,你竟然还能找到我,难道曹公公真的忘不了当年的事情!”

    曹公公笑道:“非也非也,何必如此,当年之事那都是小事,现在我只是想让你帮我一个忙,带着众族人投靠我东厂,为我东厂效力!”

    老叟怒道:“曹正淳,现在我的族人已不过问江湖之事,恕老朽无力为曹公公办理此事。”老叟说完此话背对曹正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