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胸中只有一剑
人间最得意第四百四十四章我胸中只有一剑李雁回的青铜刀杀力很强,让李扶摇应对起来也有些困难。 道门的斩三尸之法不知道具体有什么作用,但最为浅显,也最为直接的作用想来便是如今的李雁回比起之前,修为暴涨,灵府里的气机不知道比之前磅礴多少。 这样状态下的李雁回,已经不能简单以一位太清境视之了。 当一个儒教修士,开始用散修的方法开始杀人的时候,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荒诞的事情,但荒诞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很多其他事情。 城头上杀机四起。 这是春天,吹来的风有些舒适,但在夜里,会有些微寒。 只是两人都是修士,应当是感受不到这些的。 可当风里带着些别的呢? 无论是剑气还是刀气。 都能让这春夜里的风有些别的什么意味。 剑气是这世间最为让人头痛的事情,当然,这句话要再加上朝青秋的四个字之后,才显得没有什么逻辑上的错误。 李雁回身上有一件不知道什么品质的袍子,让李扶摇的一剑都未能刺穿,想来是一件不错的袍子,但这不意味着他感受不到天地之间充斥在其中的剑气。 那样锋芒毕露。 不时有发丝被剑气割破,然后落下。 李雁回手中的青铜刀身光芒大作,上面有些诡异的符文,看不清是些什么。 但隐隐可以看出是些道门符箓上的符文。 那样说来,这柄刀也是道门法器? 可道门之法,在一个儒教修士身上接二连三的体现,这是一种什么情况。 很有些古怪才是。 李扶摇横剑在胸,喘了一口气,然后说道:“你不是儒教修士。” 哪怕之前李雁回说过什么万法如一这类很有道理的话,但现在李扶摇认真想来,他一定不会是儒教修士,因为没有儒教修士,会有这么多道门神通。 他甚至看着他穿着的那一身衣袍,觉得很像一身道袍。 猜测这个东西不需要证据,在自己认定之后,旁人便很难改变想法。 只是李雁回很平静的便承认了。 或许是知道今日不是他死便是李扶摇死,两个人总要有一个人要死在这里,那么这些秘密说出来,也不是秘密。 所以他便站在原地开始讲起来一个故事。 李扶摇虽然在这大半夜不太想听故事,但是想着听听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事,于是便耐着性子听了听。 故事倒是并不怎么曲折,只是说有一个孩子,被人领进道门之后,传授了许多道法,甚至给了不少好东西,然后某一天便被自己师父带上了沉斜山,见到了那个在山上的时候只在登天楼翻道卷的观主。 观主梁亦,是云端之下,最为有名的修士。 也是整个世间最有权柄之人。 所以能见到观主,是绝大部分修士的荣耀。 观主自然不会和一个小道士多说些什么,仅仅是看了他一眼,说了声不错之后,他便被带着走下了沉斜山,然后两年之后,李雁回便到了延陵的某座书院门口,他成了一个读书人,资质不错的那种。 顺理成章的进入书院,以后的日子里,做的事情,便是修行和打探消息。 儒教和道门从来都不是什么盟友,他们是竞争者。 他们都想做这山河里唯一的主宰。 一山不容二虎,也不容三虎。 所以当年佛教便被赶了出去。 说是佛教怎么怎么自愿去了极西佛土,其实就是被赶了出去。 没有道门和儒教的拳头大,自然便只能被赶出去。 似是李雁回这般被道门安插进儒教的修士,不知道有多少。 当然,儒教安插到道门的修士,也不会在少数。 这是两座道统的博弈。 虽然显得有些恶心。 李雁回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我的名字叫雁回,便是想着有朝一日回到那个地方。” 大雁秋冬季节从北方来到南方,每年春时又回到北方。 可是李雁回来到延陵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可从来没有机会回到梁溪。 就像是一只不得北还的大雁。 所以他是痛苦的。 想来这般痛苦的,不止是他一个人。 这世间有许多人做着许多事,不是所有人都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 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开心的在这个世间活着的。 李扶摇说道:“既然痛苦,为什么不选择结束。” 结束的定义实在是有些广,或许是结束在延陵的生活,或许是结束性命。 李雁回微笑着看着他,“我们都有责任做一些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李扶摇不太认可这个说法,他说道:“你们做的事情不是正义的。” 李雁回说道:“剑士一脉想要重新再现六千年的辉煌时期,会不会如此做?或许我换个说法,要是这样做,能够让剑士回归六千年的辉煌时期,你们会不会选择这样做。” 我们总是听到某某说法,说是为了什么,便可以放弃什么。 那么剑士们为了重现昔日辉煌,又有什么不能放弃呢? 李扶摇仔细想了想。 很久没有说话,春风在他的身旁吹过,撩起他的发丝。 而后他忽然笑了,“不会,因为我们的剑是直的。” 当年在剑山上的时候,老祖宗许寂也好,还是三位师叔也好,都和他谈过剑。 他们心中的剑各有不同,但最后归结起来,还是一句话,我们的剑是直的。 直来直去,不会弯。 即便是朝青秋做了些事情,但也不能说他的剑不是直的。 这便是剑士。 因为剑是直的,所以便有这么强。 或许是因为这么强,剑便必须是直的? 这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李扶摇清楚一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好像是之前陈嵊讲的那个故事,会不会因为救更多人,牺牲那一部分无辜的人? 李扶摇觉得没有道理。 想到这里,他开心的笑了起来。 修士们有顿悟一说。 顿悟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便破了境,修为便更高了。 可剑士却是有些难,即便是世间有像是魏春至这样朝入朝暮,暮时便春秋的天才。 但毕竟在少数。 李扶摇肯定不属于这样的人。 他即便走的比常人快些,也是因为机遇。 有很多人在帮他。 或许说是他身后有许多只手在推他。 那些手都比较有力量,所以让他走得快些。 但推着一滩烂泥,是没有可能让烂泥走快些的。 有时候顿悟不体现在让境界更为高妙上,反倒是有些别的意思,反正不管怎么说,都很有意思。 李雁回感受到李扶摇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便感受到那些剑气更锋芒了一些,便皱了皱眉头,片刻之后,无奈说道:“你果真不是一般人,三言两语便能静心,今天要是活下来了,对于境界大有裨益吧。” 李扶摇笑着说道:“多谢你。” 他们虽然是敌手,虽然是要分出生死的两方,但不意味着不能这般好好说说话。 李扶摇揉了揉手腕,青丝剑上青光大作,他认真的看着李雁回,说道:“请。” 李雁回没急着出手,只是说道:“要是我死了,把刀带回梁溪,反正你们到处走,反正有朝一日路过梁溪,便顺便丢在什么地方就成。” 李扶摇说道:“我没这么多事情要你做,因为我不想死在这里。” 李雁回想了想,笑道:“好的。” …… …… 言语之间的胜负,只在讲道理的人身上才能体现作用。 而对于李扶摇和李雁回这般不讲道理的人,似乎还是动手更为简单直接一点。 夜色里的剑光和刀光交相辉映。 无数磅礴的刀气和剑气在城头纠缠。 青铜刀上的符文一次又一次的绽放,将剑气破开,在城头某处形成一个真空区。 这柄青铜刀是道门不多的几样兵刃之一,其实论出名程度,和那柄桃木剑一般,也是当年道门想要挑战剑士一脉杀力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