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节 最新军情
赵元看着面前这四张面色不知不觉转为肃穆和目光中透出深重的敬佩之意的面孔,是心中泛起了一股无力。 他如此决断这么做,也实在是出于无奈,这件事情好比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要是不好好的将它熄灭,转眼间就可能将大蜀化为昨日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荣辱与家国百姓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元是叹息的道:“这件事情就这么办吧,要是有什么不知道怎么做的,这京兆尹衙狱中的牢头们都是此道好手。” 王文远好办,设计好的是刺客袭杀,所以这上面楚云谦等人自会安排的妥当。但是韩玄不行,他是自杀,这里面就是有些门道了。只是这衙狱里面的牢头多是擅长此道,可见赵元虽然是身居高位,但是对着最底层的一些猫腻也是十分了解。 但是,他知道又能怎么样? 楚云谦是点头称是,他在禁卫军中多年,禁卫军也是负责京畿治安的一份力量,对这其中的门道倒是知晓些。 此时,楚云谦想起自己这么中毒之下躺了一天,赵元可是花了不少时间在这里关注,他是连忙致谢。 赵元摆摆手道:“这些就不要客套了,老夫此来找你也是有要事相商的。” 楚云谦这才明白这位日理万机的赵相可不是仅仅为着自己中毒就在这里耗了一日半日的,他是赶忙相问缘由,赵元这才说了起来。 这也是不容易,本来应该是今日清晨便是要找楚云谦来说的,却是变故四起,直到这上晚时分才能详细谈到这些。只不过,这屋内的晚饭却是没有人在想着来吃了。 原来兵部斥候司传来讯息,是关于这段时间潇水及盘江战况的。 元宋联军不日前在武关之后的崇山峻岭中展开了一场激战,双方具体参战人数不详,宋军的步军遭到了重创,损失不下万人溃走临安州。 而此次伏击宋军的尽是倭国浪人与武士组成的联军,倭国是一个地域狭小岛国,因为地势狭隘和资源匮乏问题,自然骑兵是不可能成为主力战略部队,这倒使得其步军战力十分强横。所以,有心算无心,宋军是吃了大亏。 只是很奇怪的是元宋两国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裂痕,双方都是非常默契的将此事压了下去。两国高层显然是经过协商了,双方军队现在是全力涌向潇水,正在积极准备船械渡河。 而潇湘州大营现在是全面吃紧,元宋军队已经开了试探性的小规模渡河袭扰作战。骠骑将军李智是八百里加急密书尚书台相阁,要求立即增派援军,巩固防线! 而盘江最近越军的动作却是缓了下来,自从李智在离开江陵大营前重创越军水军后,越军还是不时发起强攻,可是这十来日却是一下子偃旗息鼓,兵锋不动。斥候司觉得诡异的很,所以也是遣书密报,提请大蜀朝堂注意研析判断。 最后一点是元军现在的主要动向是秘密的派出精兵在潇水上游宛如城集结,而宛如城是武安州与剑屏山脉的边城,这里的水道比之其他地方要狭窄的多,水深也浅的多。 而赵元的来意很明确,楚云谦现在是全面主持大蜀战备,虽然上任时间很短。赵元只要两个结果: 一是现在楚云谦可以调派多少兵马前往潇香大营增援李智; 二是楚云谦现在对这些局面是怎么看的。 楚云谦等人闻听后,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岳渊是在越过执掌过军权的大将,自然对越过的情况较之在座的都是多有了解,所以他是首先出言。 岳渊是冷静的道:“赵相,越军不下二十万全力攻伐盘江,这里的军力几乎是占据了越过兵力的三分之二,所以如此大规模集结之下不可能轻易放弃战略目标。” 这是军事常识。 打仗打的不仅是主将统帅的智慧,也不仅仅是军士们的战术素养和战斗素质、意志,更为基础的是国家的财力、物力! 兵法大家孙子在其兵法开篇中明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最起码的是这越过集结举国军力的半数以上,可见亡蜀之心的绝然!只是这大军集结要耗费多少粮草、钱粮与辎重?这与大蜀隔江抗衡之下,每日又需要多少补给?为了维护这支大军需要调集多少国中劳力? 所以,岳渊的意思很明确,越军这么大的动作之下却是突然偃旗息鼓,必然其中含着隐情与阴谋! 旋即他是接着道:“以在下看来,这越国君臣多是好战之人,其皇室更多为利欲熏心之辈,对财货、人口、土地的贪婪实为诸国之首。所以,我想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楚云谦是出身军旅,而且多年征战江陵,对越国自是熟悉至极,所以他是赞同的道:“岳兄所言不错,越国目前根本没有到战力枯竭的程度。开展不过月余不到,所以下官以为这越国必是有计策在前。” 赵元是摇摇头道:“只是江陵大营现在整备的军马不过三万,我军水师也就两万余人,这种征兆可是不见好。” 欧阳澈是点头道:“五万军兵对阵二十万精锐,虽然先前我军大胜,但是并没有重创敌军主力。就算敌军无法胜过我军,不能一举击破,但是总不会放弃消耗战吧。” 这也是实话,越军实力明显占据优势,纵使打不过蜀军,但是慢慢的消耗战还是需要打的,这也是大军在外保持战力与战斗意志的需要,怎么会一下子偃旗息鼓? 楚云谦不解之下却是自信的道:“赵相,越军与江陵军士百年对峙征战,双方都是熟悉至极的。两军各有优劣之处,主帅及将领间都是了如指掌,所以战法战术都是轻车熟路,越军虽是势大但是一时间奈何不得我军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