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城外迎恩门
虽然送嫁的队伍,是从阳和卫到的大同。可论边境的距离,反而是阳和卫离鞑靼更近一些。 大同在阳和卫的西南面,送嫁的队伍走了一日,傍晚时分,正好走到大同城的东门外。 八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周和跟刘贡停下队伍,在东边的迎恩门外候着。 不一会儿,城里就有人出来迎接了。 中间一人穿了四品的文官服饰,边上一人穿了五品的武将官服,边上拥簇了一帮文武官员。想来,这领头的一文一武,便是大同知府李仪和大同守备郭守义了。 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过度膨胀,后商用的“三司”制度,即司法,军事和行政分属于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布政使司。这样一来,又产生另外一个弊端,权力过于分散,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弊端丛生。 针对这一毛病,朝廷就派了中央官员巡视地方,以节制三司。一般来说,巡抚负责地方赞理军务,而巡按则负责吏治,并不干涉军政。 可大同是军事重镇,巡抚之上,还有三边总督孙连玉。孙连玉接替余盛海的位子,当了十三年的土皇帝,三边各个位置,全是他的心腹。以至于京城谣传,三边只知孙连玉,却不知汤家皇帝。 春末夏初的时候,高阶就派了自己的门生赵梦白,来三边做了个小小的七品巡按。巡按的品级虽低,却极有影响力。一个奏折,就能摘了当地官员的乌纱帽。 赵梦白到了三边,抓了好几个人的小辫子。可高阶为了自保,就跟孙连玉形成齿唇相依的互助模式,压下了赵梦白的奏折。 赵梦白郁郁不乐,不做这官,高阶没了眼线,万万不会答应。可做这官,又两头受气,高阶压着他的折子,孙连玉的人又难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