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百步穿杨箭
人如其名,郭守义第一个就呈了奏折进京,给孙连玉罗列了十八条死罪。 中宗正缺三边的人来赞成自己,有了郭守义和张充,自然就更有底气了,早朝的时候下了圣旨,孙连玉通敌叛国,让大理寺酌情处理。 花采轻很是头疼,这叛国的罪,至少得是剐刑。可孙连玉镇守三边,除去对朝廷有些潜在的威胁,并没什么大jian大恶的罪名啊。名不正而言不睡,花采轻为了找出合适的罪名,实在有些头疼。他又不是郭守义那种小人,随便罗列一圈,就能给孙连玉定个死罪。 可是,花采轻也知道,这事必须做的让中宗满意。既要孙连玉死的体面,又要中宗满意,这里面的平衡,可就有些难度了。 徐乾文心想,中宗说孙连玉通敌叛国,可萨拉齐已经死了,这会儿秋后算账,说起并不理直气壮。倒不如说他拥兵自立,目无法度呢。只是,中宗的圣旨已经下了,大理寺要做的,只能是审问细节,最后给孙连玉一个罪名,合理合法地杀了他。 徐坤文想到高阶的门生赵梦白,他在三边多日,应该知道孙连玉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或许,问问赵梦白,可以破了这个僵局。 徐坤文给赵梦白写了信,那赵梦白一口气把自己这些年的奏折,托人全带给徐坤文了。高阶压了他这么些奏折,赵梦白自然也有底稿。现在孙连玉倒霉了,可赵梦白平白无故受了这么多压制,他也委屈啊。 徐坤文是高阶死对头徐士吉的儿子,赵梦白此举,也有一石二鸟的味道。徐坤文收了奏折,一条条看去,却发现,这孙连玉倒是死有余辜。 陕北这些年老是闹灾,就跟他贪赃枉法有关。该修的河道他不休,该拦的堤坝他不拦,任人唯亲,不是他孙连玉一派的,说句反对的意见就是跟他过不去,非整的谁都不敢说话了。最后,重要位置全是他自己的人,谁也不敢有什么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