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汉中战云卷天来7
大汉朝传承四百多年,在各种天灾**的激化,早就风雨飘摇。¤八¤八¤读¤书,.☆.←o有见识的世家与士人,都知道刘氏汉室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 有些人,会顺应时势,给自己和家族找到苟活的路。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行之,恪守骨子里的忠义之道,努力去填补汉室这艘不堪负荷的破船。 哪怕代价是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 比如荀彧。 哪怕代价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也在所不惜。 比如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金祎。 他们目睹汉祚将移为曹魏,喟然发愤。在曹老大领兵去汉中大半年后,正值汉室苗裔刘备有开疆辟土之功后,便约定发动叛乱。率领家中子弟僮客共计千余人,趁夜攻打在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 企图焚烧了丞相府,引起许昌的saoluan,趁机带着天子刘协去投奔刘备,为大汉朝续命。 当然了,他们没有成功。 在起事的当夜,就被留守许昌的夏侯惇平定了。最大的成果,是一箭射中了王必的肩膀,让他在十余日后疮口迸裂而死。 失败后,他们都被以谋逆之罪,夷三族。 唉,单凭一腔热血,是不足以抵御刀剑的。 有的人会讽刺他们愚忠,不识时务,螳臂当车,连累了整个家族覆灭。 有的人会敬佩他们的骨气,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有所为,不惜身家性命。不枉为男儿身,乃大丈夫也! 其实也没什么,对错之分。 他们起兵,是因为忠于刘氏;夏侯惇平乱,是因为忠于曹氏。 无非是信念不同,实力不同,而导致结局也不同罢了。 而在冀州的河间,田银和苏伯就聪明得多了。 他们起兵反曹,没有冀望能凭借一己之力,就能灭了曹魏的权力。5v八5v八5v读5v书,.●.●o而是收拢部众,占了城池坚守,树立起了刘氏的大旗。 毕竟冀州的河间郡,挨着幽州的涿郡呢! 他们两个在中间开了朵花儿,牵制住了曹仁的驻防兵力,就在涿郡的刘备,不可能坐失良机而不率军来攻打冀州吧? 刘备的答案是:会。 或者说是:不得不坐失良机。 他在涿郡的兵力,张飞带了不少去攻打代郡的乌桓,是真的没办法出击。他也只能感慨着时机不对,而给田银和苏伯遥遥祭奠了一番。 是的,没有刘备的助力,田银和苏伯是抵御不了曹仁进攻的。 所以他们也被屠了。 这两件反叛,虽然都没有成功,却给魏王曹cao和所有曹魏的臣子们,都提了个醒:忠于大汉刘氏皇室的人,天下何其多也! 汉室养士四百年,岂能皆向着曹魏邪! 这种来自信念的打击,对曹老大来说,更加巨大。 战争输了,一两年以后,再去赢回来就是。人心向背了,得要多少年才能扭转过来呢?他还有多少年,可以去扭转呢? 是啊,得到消息的他,现在突然觉得,此番出兵攻打汉中,有些鸡肋。 他应该发大兵,不惜一切代价,去灭了刘备的! 灭了这个高举着汉室旗帜,灭了这个让天下人心,觉得汉室刘氏依然有希望的大耳贼! 只要天下没有了汉室刘氏的旗帜,马超、张鲁和孙权等人就算称王称孤,又能如何呢? 不能安稳内部,就算攻夺再大的疆域,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呢,事已至此,汉中的战事也不得不鸡肋下去。 开弓无回头箭。既然都耗费无数粮秣辎重和将士的命了,此刻无功而返,会让曹魏的威望更加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