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收壶关、江东战事(二合一)
拿下州牧府,许定让将士们清点了府库的钱粮,然后让人贴出告示,分发粮食给城内外的百姓,将刘备的所有军粮通通送了出去。 顺便在这个过程中偷偷的将钱转移送出给天罗地网接收转移掉。 有了这批巨款,天罗地网的活动经费更加充足,发展起来更加的便利。 “禀报主公,刘备以从代郡撤到了雁门郡,正领军南下,现在到达阳曲城。” “禀报主公,李肃大军以从冀州撤回并州,目前到达上艾!” 许定点点头,然后让他们在探在报。 刘备、李肃离着都还挺远,还能多玩几天,让四周的各城各县在紧张,紧绷几天。 又了两日,刘备大军才回到晋阳城下,这时许定钱粮都帮刘备散没了,看到杀回来的刘备道:“刘备,为了晋阳城的百姓,为了这座古城免受战火摧残,本侯暂时先寄放在你这里,你给本侯好生照顾好,要是晋阳城出了什么差错,我定要你不得好死。” 说完也不等刘备回话,许定带着千骑从南门而出去往了榆次。 刘备的脸紫黑紫黑的,抽搐不停。 什么叫暂时寄放在我这里,这本来就是我的好吧。 等进了城,听说了许定的所做所为之后,刘备郁闷得差点吐雪晕厥过去。 我的钱! 我的粮! “许定贼人,我跟你不死不休!”刘备面南望去,咬牙切齿的发誓道。 不过却没有派兵南下,许定带了多少兵马来了,他真的不知道。 李肃大军也姗姗来迟的赶回榆次城,不过他比刘备幸运,因为许定没有等他,没有怼他,只留下一屁.股灰给他就南下了阳邑城。 最后三千人马汇齐阳邑城杀入了上党。 上党郡,兵马并不多,主要的兵将是放在了壶关跟府城长子城。 李肃东进冀州,将并州的兵马多有抽调,所以上党的北部并没有任何像样的兵马,自然无人无城无县敢挡东莱军。 所过之外尽皆投降迎奉。 直到屯留城下,屯留城才闭城不降。 许定也没有强攻,而是停下来,等着上党的天罗地网暗子联络他。 入夜之后,果真有人来营地找许定。 许定问道:“城内是什么情况?” “回主公,城内有敌兵五千,守将为李肃心腹李由,李由乃李肃族人,听闻主公携兵南下,遂抽调各城兵马于此阻拦主公。”来人将情报一一道来。 许定这才了然,原来是李肃的族人。 难怪敢挡自己,许定又问了上党其它地方的情况。 来人告诉许定,本来李由也不敢阻许定的,毕竟李肃让李由守上党是为了防备河内张杨的。 怕张杨从泫氏进攻长子。 结果河内出了状况。 张杨本来确实是准备偷袭上党,拿下长子城的。 兵马都拉进了上党的高都城,结果高干带着残部进了河内,趁机夺城发展兵马,欲谋河内。 好在守野王的董昭等人坚守城池,这才没有被高干偷袭得手。 张杨被吓得立即带兵赶回了河内,与高干在河内发生战事打了起来。 “咳咳!这……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许定脸上露出一丝同情的哭笑。 无它,因为高干被击跑有他的原因。 这应该就是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吧。 不过当时郭嘉等人也没有收到高干逃向哪里的消息,现在总算明白了。 高干、崔林等人原来是跑进了河内,还在河内潜伏之后兴风作浪了。 “主公,如果要拿下上党郡,那打屯留城可行,如果主公只是借道回冀州,那就没有必要在这里死磕,我们知道有路怎么避开屯留,杀到壶关。”报信的人建议道。 许定道:“这次来不是为了占城池的,如果能打下来自是再好不过,如果不能绕过去也无妨,我看壶关不错,不如先拿下此地,你联络人带我们过去吧。” “是主公!” 在天罗地网的协助下,许定等人轻车熟路般的绕过了屯留,然后杀到了壶关。 壶关守将是出自太行山的一个土匪头目,自是没有想到从身后还能杀出一条兵马,结果被许定一举攻下。 拿下了壶关,这一回许定没有走了,而是派人东下通知邺城的沮授。 让他派支步卒过来。 壶关,许定并不打算在让给刘备跟李肃了。 这是从冀州进上党的唯一通道。 掌握了这里,随时可以攻打上党,让刘备与李肃寝食难安。 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冀州不受刘备与李肃袭扰,将主动权抓在手里。 李肃追至屯留,发现许定攻占了壶关未走,心里大概明白了许定的意思。 不由大骂李由无能。 李由挨完了骂有些委屈道:“军师,要不趁许定兵马不多,强攻夺回壶关。” 李肃闻言气得更是跺脚痛骂:“笨蛋,现在许定占了壶关你以为这么容易就能夺回来。 他带的是神机骑,冲出来能撞飞我们的大军,杀得你片甲不留。 就算是守城,他那三千张连弩,能将进攻的部队射成筛子了,是你的身体硬还是他的弩箭硬,你要不要拭一拭。” 李肃根本没有信心打下有许定亲自守卫的壶关。 “那现在怎么办,难道就任由许定的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李由道: “这是老猫枕咸鱼呀!”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将长子城的兵马全抽过来,从现在开始打造屯留防御体系,放弃上党南部,除非有一天夺回壶关,否则永远别染指南部。”李肃没好气的甩袖走了,这一天天的破事真的让人心力憔悴了。 碰上许定总是让他郁闷,仿佛这家伙永远像是一座山一样的挡在那里,永远无法逾越。 ……………… 江东! 扬州九江郡! 孙策大军分作两路,一路由周瑜带领,率水军沿着淮河顺江而下,攻打下邳国。 周瑜的水军数量庞大以聚有三万,浩浩荡荡大小船支无数,倾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