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四节 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过道的电话响了,半天才有人接。 “姜晓洛,你的电话!” “来了。” 姜晓洛放下笔,出了宿舍,走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是门卫战士打上来的。 “姜晓洛,有你的信。” “好的,我一会儿下去拿。” 在办公室将译稿打出来后,姜晓洛顺便到门卫拿了信。 “《计算机通信》杂志社!” 看着信封上印的字,姜晓洛的心里突然涌出来一种期待已久的激动。 “不会是?不会的,我已经不写这类稿子了啊!” 姜晓洛想着,撕开了信封,是一页报纸,报头上印着《计算机通信》,下面是各种报道。他快速地扫了一遍,在报纸的右下角有一篇《计算机通信趋势》的题头,下面跟着一个不大的方框子,里面全是印刷字。姜晓洛的心跳得有点快,这个题目有些熟悉,再盯眼一看,是自己两个月前做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最后印着“姜晓洛译”三个字。 姜晓洛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他知道,他从起跑线上起步了。 一个月后,一家杂志社寄来了他们的杂志,里面有姜晓洛的一篇译文。这是一本IT领域的商业杂志,主要研究和分析IT领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简写,就是信息技术的意思。 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美国,由IT带来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汹涌而起,美国经济趁势摆脱多年颓市强劲复苏,造就了克林顿总统时期的“新经济”。由美国起,互联网经济在全球极速扩张,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也从中获益良多,国内的互联网经济开始起步。 随后的十几年间,新浪、搜狐、腾迅、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先后入市,玩得是风生水起,成为中国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佼佼者,BAT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和国际化平台。也就在这个热潮当口,在江上县城,姜家兄弟姐妹也开始了又一次的创业,这一次他们搭上了“互联网 ”的概念,此待后述。 这本IT杂志每月一期,发行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公司、互联网公司,街头的报刊亭没有的卖,姜晓洛也是在网上比较了很长时间才决定试试看,结果刚投了几篇就被采用了。这次的成功给姜晓洛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决定就从这本杂志开始一点点地积累,为以后更宽的路子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的几个月,很顺利,杂志社给了姜晓洛足够的支持,编辑还专门和他进行了电话沟通,告诉他选稿的题材、内容以及提高采用率的技巧,后来还直接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