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二节 姜晓洛回到了家乡
年底的京州已经下过几场不大不小的雪,路边还能看到前两天的残雪,已经没了飘落时的洁白,黑的黑、白的白,掺和在一起,脏兮兮的。 姜晓洛站在院子里,凝视着四周的办公楼、宿舍,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他在这里工作了6年,虽然是断断续续的,但毕竟是他在京州的窝,唯一的窝;说是陌生,因为他知道,这里终究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且不论他就要离开了,即便现在不离开,他也只是把这里当作一个临时的落脚点。这么多年,姜晓洛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到了这里,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属于这里,就像是外地人,不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真正融入京州这座城市。 姜晓洛静静地站着,仿佛要把这里的一切记在脑海里。就要离开了,多少还是有些不舍的,毕竟这次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或者说,姜晓洛还是有些舍不得脱下这身橄榄绿的,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他的血液里已经融进了nongnong的军人情结。多年以后,经历了更多的人生起落,姜晓洛依然认为他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心路历程,他不后悔,但多少有些遗憾。这是后话,在此且不表。 冬夜,很冷。夜空有些灰蒙蒙的,但透过零散的浮云还是能够看到云层之上的烁烁星辰,特别是天际间的那个最亮的星星,一闪一闪地,仿佛在指引着姜晓洛回家的路,还有未来的路。 第二天,姜晓洛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火车缓缓地驶出京州城。他坐在窗前,望着向后一晃而过的高楼、马路、立交桥,不由地想起了11年前——他离开家乡,来到这座曾经陌生的城市,开始了人生的最初经历。时光流逝,真的如一江春水,流过去就不再回头。现在他又独自一个人踏上了回家的路,没有事业、没有家庭,唯一能够带走的就是十余年的经验和阅历。 火车行进在华北大地上。车窗外,冬日的阳光有些懒散,路边的树没有绿叶,田里的麦苗没有绿芽,一切都在冬眠中。不过,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姜晓洛知道,再次踏上前途未知的征程,一切又将重新开始,他需要春天、阳光,更需要拼搏,还有运气。 车进齐鲁大地,越苏北,穿皖北,再进苏南,渐渐驶近长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南陵到京州,姜晓洛用了24个小时,后来火车提速,一南一北用了18个小时,再后来是11个小时。短短十余年,速度是越跑越快,列车也从绿皮车跑到了红白相间的空调车,再跑到流线型的动车,最后就是满中国跑的子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