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从军界到警界的无奈
一把幸酸泪,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里的谛句,摘抄在此,也算是开宗明义,直接道出一种人生的无奈。 10月的一天,天已渐凉。姜晓洛在家接到了一个电话。 “你是姜晓洛吗?” “我是。” “我是区公安局的,正式通知你,你已经被分配到公安局工作,请你明天上午到局政治处来一趟。”电话那头是一个女同志的声音,没有客套,直截了当。 “我知道了。” 姜晓洛答道,言语里没有高兴,也没有失落,一如静静的湖水,掀不起一点涟漪。天阴阴的,要下雨了。姜晓洛点了一根烟,吐出一口烟圈,思绪回到了两个月前。 “请问是李兄吗?” “我是。” “我是前段时间联系的江上县的姜晓洛。” “噢,我知道,有事吗?” “你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吃个饭。” “客气了,上次也没有帮上忙。” “不是,不是,我已经非常感谢了!” “我的意思是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你这方面最清楚,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对方没有说话。 “你看我明天中午去找你,可以吗?”姜晓洛追了一句。 “好的。” “那明天见面聊。” “好的。” 第二天中午,姜晓洛赶到南京东路,找了一家环境不错的餐厅。两个人坐下来,点了几个菜,随便聊了几句客套话,便转入了主题。 “这次全市一共有多少军转干部要安置啊?”姜晓洛首先打开了话题。 “三百多人。” “那我们区呢?” “有一百多吧,档案已经转到你们区了。” “这么多,怎么安置啊?” “的确,你也是知道的,今年是裁军的第一年,转业的人多,地方政府的压力也大。” “是的啊!”姜晓洛叹了一口气。 “不过,你们区已经很好了,保底都是公务员。” “你的意思是……” “市里不是的,要考,考上公务员的才安排,考不上就是事业编制。” “是这样的?”姜晓洛反问了一句。 “是的。” 姜晓洛知道,江上是全国驻军最多的县级区,当地驻军和政府关系也一直不错。早些年,部队的工资待遇相对县城的百姓家庭还是不错的,关键是稳定,当地的女孩都愿意嫁给当兵的,做个军嫂,当兵的自然也就扎根在了当地,转业后多数留下来当了“上门女婿”。 …… “不过,还是要有关系啊!”姜晓洛苦笑了一下。 “这是真的,没有关系,肯定就把你往后排,好单位都被人挑走了,剩下的才轮到没有关系的。” 听到对方说的实话,姜晓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曾经想过,自己虽无大才,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还算好,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也说的过去,虽已而立,但也算年轻,可是,自己的路在哪里呢?现在的军转政策,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降级安置,也就是说,即便安置在政府部门,他也和刚参加工作的人一样,从头开始,想弄个一官半职,年龄上又没有了优势,竞争激烈残酷,可想而知。一句话,无奈。 南陵的天越来越热,空气里都能挤出潮湿的热浪,一阵接一阵的,让人感到很烦躁。临近分配,形势不容乐观,姜晓洛的情绪也如这盛夏的酷暑一般,焦虑、烦躁。姜艾找人托了不少关系,但终究搭不上关键的人。姜晓洛看到jiejie为自己忙前忙后,心里很感动,但更多的是不忍,他决定直接去找区军转办,看看他们到底怎么说。 区军转办。姜晓洛拿着推荐表,进了大门。 “请问朱主任在吗?” 朱主任是区军转办主任,姜晓洛知道自己的命就捏在这位“朱大人”的手里。 “你是……”保安问道。 “我是今年的军转干部,想找朱主任了解一下情况。” “噢,朱主任在里面第三个办公室。” “谢谢!” 姜晓洛顺着过道走到第三间办公室前,门牌上写着“军转办主任室”。他举起手轻轻地敲了敲门。 “进来!”一个粗粗的声音传了出来。 姜晓洛推开门,走了进去,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坐在办公桌前,正低头看着文件。 “您好!” 听到声音,朱主任抬起头瞄了一眼姜晓洛。 “有事吗?” “朱主任您好!我是今年的军转干部。” “噢。” “我想问问今年的军转情况,还请您多多指点。”姜晓洛语气谦虚。 “你是哪里回来的?”朱主任望了望姜晓洛,淡淡地问道。 “我是从京州回来的,我姓姜。” “噢,我知道,今年京州回来的只有两个人。” 姜晓洛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很了解今年转业干部的情况。 “现在区里的安排还没有下来,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朱主任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我想问问,大体会有哪些部门?”姜晓洛尽力表现出自己的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