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号特情(二)
“李掌柜在吗?” “来了,客官要买茶?” “余姚陈员外要买三斤六两龙凤团茶!” “好嘞!称三斤六两龙凤茶!” “小店新到了一批上好的茶饼,客官要不要进内尝尝?”李掌柜高声让小二称茶,又满脸堆笑向客人推销起生意。 “也好,就尝尝吧!” 买茶的是个魁梧的汉子,跟着李掌柜进了内室,随他同来的还有两人,一左一右看似无意的站在门口闲聊。 “客人知道中兴社吧?”外堂已经对过暗号,就不必拐弯抹角。李掌柜面『色』略微严肃,开门见山的问道。 中兴社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庆元一带的人们不会没有听说过,自从宋室衰微,后发崛起的中兴社就扛起了抗元的大旗,东南沿海作为中兴社的基本盘,尤其昌国与庆元是它起家之处,自然影响很大。 “在下王安节,久闻中兴社的大名,得蒙引见,三生有幸!” 沈汝楷的眼力确实不错,这王安节的来历并不一般,实为一个落难的英雄。他本人或许并不那么有名,但提起他的父亲王坚,恐怕就无人不晓了。 其父王坚曾任宁远军节度使、前左领军卫上将军、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合州节制兵马。元军入川时坚守合州钓鱼城五年之久,并大挫元军,令蒙哥汗败死于城下,延续宋祚十余年,闻名天下,因功进封清水县开国伯。 虎父无犬子,王安节生于将门,少时即随父参加合州之战,击退元军,累有战功,咸淳末年东南战起,又调任两淮。 德佑元年,贾似道兵溃丁家洲,沿江诸州县相继失陷,王安节时任浙西添差兵马副都监。三月,常州、平江府降元,王安节收溃军入平江,并与都统制刘师勇、知州姚訔、通判陈炤等一起收复常州。当年秋,元丞相伯颜率大兵十余万至常州,亲自督战攻城。常州军民血战数月,坚持不降,终因敌人势大、力尽粮绝而失守,姚訔、陈炤等英勇战死,刘师勇与王安节分头突围出城。 突出重围后,刘师勇与部下十一骑南下追随益、广二王流落海上,终因局势日渐败坏而忧愤成疾,郁郁而卒。 王安节却因为身受重伤,无法远走,在乡民救护下隐蔽养伤几个月,伤愈后原计划带着几名亲卫南下归建,辗转跑到杭州,但宋廷早已举城投降。又听说残宋在福州成立了行朝,便想取道庆元出海,未至庆元就听闻残宋又丢了福州,逃往海上去了。大半年的时间里千辛万苦追寻宋廷,却赶不上残宋败退的速度,眼见得复宋无望,心灰意冷,几个人又无盘费,值钱的物什都已经典当一空。到了余姚便无法再走,只得卖一把力气,与人佣耕憔采过活,好似那无人识得的千里马,被用来拉车驮货而埋没了。 就如此安分守己的日子又过了一年半载,期间江淮的红巾轰轰烈烈的闹将了一阵,中兴社的声名大振,以至于庆元港和钱塘江口都曾出现过中兴社炮船耀武扬威的巡游。邻近的四明山区也有人啸聚起来反抗官府,据说是黄林镇的一帮秀才兵,能文能武,本事了得,与那威名远播的中兴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余姚的这段时间,王安节自然知道中兴社这个组织的存在,也听说过张镝的大名。也曾动心过去投靠这面抵抗暴元的旗帜,但一则自己志气消磨,二则也无人引荐,最终也未能成行。这回州县大肆搜捕红巾贼党,王安节意外受殃,倒是机缘巧合,被慧眼识才的余姚县典史沈汝楷所救。这沈汝楷实则是中兴社特别军事情报部甲字分司第三十六号特情,被安排潜伏在余姚县城,并运作了一个典史的官职。庆元城郊卖茶的李掌柜正是他的联络人,也是另一位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