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成熟的必经之路
“哎呦,你们吃的是什么让我看看。”得了,老爷子心思又活络了。 这说完,眼睛就掉到一线工人的饭盒里去了。 “可以啊,你们还能吃上大米饭啊还有菜”吃大米饭不稀罕,关键是在这井下可就稀罕了。 为啥送餐时间长,这井下冷潮湿啊 这以前,啥饭送到井下都已经凉透了。 所以以前怎么办呢那就是大饼就咸菜。 本来就不是的,凉一点就凉一点吧,不过好歹吃上了。 可是这冒着气的大米饭是真吸引了孔清荣同志的眼球啊 “还有没有,我尝一尝”孔清荣同志问了问边的工作人员。 “有有有,我们每次都多准备几份的。”说着已经递过来一个保温桶和一双卫生筷子。 保温桶被打开了,里面一共是三层,一个菜,一个素菜,一份大米饭。 “这饭盒不便宜吧”孔清荣同志学着一线工人,围坐在地上吃了起来,满脸挂笑,非常满意。 “一个这样的饭盒,五百块钱,能够在井下持续保温4个小时以上,工人们完全可以吃上饭菜。” 这话说的,多提气。刘向波的说话的时候,子都了。 “你们有多少人”孔清荣同志一边吃,一边问。 “现在井下职工大约有6000人。”刘向波答道。 “嗯,要是连备用的都算上,光饭盒的开销就将四五百万了。”孔清荣同志很会算账。 也很有实际经验。 知道这种饭盒你得多准备点,万一坏了怎么办 “嗯,我们用了6000个,备用2000个。”刘向波答道。 “好啊,我这怎么着也得把这顿饭吃完,这饭吃的贴心啊”孔清荣同志说完,便开始大快朵颐,一分多钟就解决了战斗。 “走,往回返,不看了。饭盒都能考虑到,还有什么考虑不到的”得,这相当于下定论啊 现在很多县有煤矿甚至市有煤矿,还是“啃大饼”呢啊 这改制的结果,很明显,最起码职工的利益肯定没有收到损失,这也就放心了。 上井之后,一行人洗了脸洗了手,就在柳沟煤矿会议室开始座谈了。 本来应该洗个澡的,毕竟都在巷道尽头,那都是一煤灰啊,但孔清荣同志说了,哪有那个时间,晚上再说吧。 刘向波向孔清荣同志做了有关汇报,都知道孔清荣同志的作风,长话短说,突出重点。 听完之后,孔清荣同志简单而重要地发表了一下讲话。 “我说简单几点,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 “首先,你们做的事都是开拓历史的。我讲一个突破,一个特点,一个实现,一个怀。” “一个“突破。是你们在全省的煤炭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产权变革这在唐省是没有过的,你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想法,有胆略,这是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