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御前红人(2)
此时国势极为艰难,朝廷内外却想继发生了许多事情。由于多年的战乱,大汉的物质极为匮乏,高祖的御驾想要寻得四匹毛色纯一的马儿也难以做到。卿相大夫能有辆马车代步即是不错了。至于职务更为低下的官员,就只能坐着牛车前往衙门理事了。可见久战之后,大汉民生凋敝到何等程度! 高祖及大部分臣子原本出身寒门,自是体会得到百姓生计的艰难,于是陆续下达一系列诏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生发人丁。 为求得四境安宁,高祖还派陆贾到海边分封无诸为闽粤王,助他统一闽粤之地并实行自治。 当年秦朝侵夺闽粤之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之时,无诸便亲率闽中之兵随同灭秦。秦亡之后,项羽对其废而不立。无诸势单不能作为,此后闽粤诸地未能形成统一之局,相互之间时常发生流血争斗。 其时无诸已经拥有着闽粤一带最大的势力,对大汉也不肯买账。只是陆贾舌灿莲花,最终说得无诸归汉。无诸受到分封,便借着大汉的威势极尽兼并之能事,终于使得闽粤之地归于汉统,年年派人进京朝贡。 其间诸候王也不甘寂寞,原临江王共敖心怀不服,撺掇燕王臧荼起兵叛乱。臧荼头脑发热,居然听信共敖之言,以为即为大汉东北边地,天高皇帝远,若是起而造事,高祖必定不以为意,大致便可以自成一国,无须再受到他人的节制了。于是加紧训练士兵,准备到时上表朝廷要求立国。 刘敬的手下在北边极为活跃,最早探得了消息。 “此事非同小可!”闻报大惊失色,“大汉共有七大外姓候王,若是有了先例,此后便不得安宁了。” 赶紧前去上报皇上。 “马勒戈壁。”高祖道,“臧荼只是追随大汉日久,并没有立过特别的功勋,朕已经让他保有燕王的爵位了,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居然也被共敖撺掇造反。当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朕这回定然要灭了他,再派个信得过的人到燕地当王才好。” “皇上有此想法,自然是大汉之福。只是人心隔着肚皮,可把不准别人是否真心呢。”刘敬道。 “不然。”高祖道,“朕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交那么几个知心朋友还是有把握的。” “皇上乃真龙天子,自非臣等凡俗之人可比。臣等但听皇上的便是。”刘敬说完,却始终放不下心来,便让人将此事报与皇后。 皇后知道此事,心下却难以平静。 “臧荼谋反,自然是要及时剿灭才好。否则岂非成了搅乱大汉的源头了?便是另外几位异姓王也得用心关注才好,可别叫他们有了可乘之机。”皇后进谏完毕又问道,“皇上若是收复燕地之后,准备立谁为下一任燕王呢?” “卷毛。”高祖道,“卷毛与朕情如手足,与朕最是同心。让他为大汉镇守东北边境,朕觉得放心。” 其实,高祖的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皇后此意,乃是想为吕氏兄弟讨个王位。可他对皇后及太子都有了看法,又怎么肯遂了她的心愿? “卢绾当然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愿皇上此行顺利,早早竟功还朝。”皇后道,“臣妾与萧丞相当尽力协助太子打理好朝政,使得皇上无后顾之忧。只是有了臧荼的先例,还请皇上多加注意其他候王的异动才好。” “这个自然。”高祖道,“只是前线忙乱,只恐顾不过来。此事还得皇后多用点心思。” “臣妾领命。这便让人安排下去。”皇后道。 臧荼虽然为王日久,其实并不得人心。高祖亲率大军前往,以卢绾为先锋,很快就将叛乱平定了。其时臧荼战死,余众均逃往北方投到冒顿的帐下。 卢绾在此战中表现出众,高祖便顺势封他为燕王,随后打算凯旋回朝。 刘敬谏道:“皇上重义,自是人臣的福气。只是利益往往使人忘义,即使是父子兄弟亦在所难免。燕王卢绾虽然是皇上最信得过的发小,但微臣以为,为安全计,得提醒燕王选送两位血亲,在皇上左右听候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