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河桥争夺战(下)
点燃火把的任务交给了吕和他们都——经过血战,本来就不满员的该都只剩下四十四人了。太平军的战斗意志惊人,忍受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伤亡而没有崩溃,但也已经抵达了临界点,得知还要重新点燃火把的时候,差点酿成临阵崩溃。 关键时刻,一直以来的“老实人”吕和却喝止了抱怨的军兵:“现在为大家的身家性命厮杀,逃跑的一个也活不了!要么跟我上,要么等着军典的处分!” 搭档的军典夏叔邗很配合的抽出横刀——这玩意儿不适合作战,砍头倒是不错。这位夏叔邗本是陈太公陈恪庄上的,读过几年书,但是入伍后从军兵做起,历经战阵,凶悍的紧。 吕和说的没错,蒙古人来势汹汹,逃跑等于死亡。 事不宜迟,趁着用残余的权威压制住军兵的慌乱之际,吕和大声命令,让军兵跟随他去重新点燃火炬。 “你们看看,这不挺简单的吗?跟着做就是了!”一开始,蒙古人也没有关心已经熄灭的火炬,他们很轻松的就近找到了一处火把,将之重新点亮,吕和趁机率军兵们继续努力。 然而战斗随即变得越来越艰难——天完全黑了,想要寻找火把的确切位置本身就不容易,蒙古人也发觉太平军正在重新点亮火把,似乎大有让渡口守军与潘正的人马汇合的趋势,于是更加凶狠的厮杀过来,与太平军混战一团。 在点亮第四簇火把之后,军兵们终于彻底失去了斗志,任凭吕和怎么呼喊,夏叔邗怎么挥舞横刀,也不愿意再继续了。 吕和和夏叔邗让他们牢记自己的职责,想想自己获得的土地,想想在家的妻子儿女,想想背叛之后的下场,想想自己的祖宗八代。 然而军兵们不为所动,他们真的疲惫至极,已经难以继续作战,这时又有一队蒙古骑兵过来,所有的军兵下意识的就要转身逃跑。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响起了激烈的兵器碰撞的声音,吕和激动的喊道:“潘统制已经过来了!” 他说的一点都不错,这激烈的兵器碰撞正是潘正所率领的主力赶来的声音,尽管损失过半,但是在路途中汇合了其他走失的小股军兵,潘正依旧坚持不懈。 这是一针强心剂,渡口的许国燃尽最后一点卡路里,居然压制了两面夹攻的蒙古军,与主力会合。 盖着天把大旗牢牢插住,这才伸手拔掉了射中自己的箭支,不知道是谁挑头,太平军山呼万岁,士气一振。 此时难民基本上不是被杀就已经过桥,剩余的人也全部走散,形势对蒙古人变得有利起来,他们的战马驰骋不必再受人潮的约束了,然而此时蒙古军何尝不是人困马乏,不愿意继续作战? 一名百户向察合台抱怨:“大家都累了,他们想要休息。” 察合台回身望着自己的那可儿,他们确实也都显得疲劳不堪,甚至握刀的手都有些发虚。 趁着蒙古人因为疲惫不能组织攻势的短暂时间,太平军迅速在河桥汇合,并开始沿河撤退,潘正亲自率军留守。 意识到形势有变之后,蒙古人赶紧打起精神,继续发动突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潘正手下的军兵们狠狠的向地上砸了几瓶燃烧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