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歼灭战(下)
董俊,字用章,真定府藁城县人,和日后张柔、史泽、刘黑马、严实四大世侯比起来,此人在大蒙古国的威望也不遑多让,然而,他死于1232年的归德之战,在胜利之前的最后一战中被捅下了马,所以董家和以上四家比起来,最后的发展还是差了些。 以严实投降为止,蒙古日后的汉军四万户已经基本粉墨登场,但是除去这四家之外,在山东河北以及河东各处还有其他的汉军世侯,然而这些人要么是能力微弱,要么是英年早逝,不足以与四家相比。 时代在变,竞争不变。到了大乱之世,想当某jian也得有两把刷子。立了功别人替,有黑锅让你背。打赢了就走狗烹,打输了更是肯定要被清算。 只要双膝一软,之前如何文采斐然都是白费,多少英雄战功也是瞎扯,打赢了不一定能活,打输了肯定是一死,倒不如自己先给自己个痛快,最惨的莫名其妙就被交易出去了。你没能力,人家嫌弃你,有能力死的更快。投降之后人家不信任你摸不准又要拿你开刀示威。 熬过了这么多,结果人家什么都不给你,这时候你想造反也晚了,努努力多蹦哒几完蛋,要么就蜷着窝囊一辈子。 高俊这边琢磨着,在亭亭山外,战斗已经打响了。 董俊的战略眼光还是可以称道的,事实上,高俊等人也没有想到会在亭亭山口之外遇上敌军,他们原计划是转移到济南附近袭击蒙古军的后备部队的。 也许蒙古人意识到了他们侧后方不稳,也许他们已经看出了高俊利用强行军机动的战术,所以特意加强了亭亭山一带,斥候们报告,这个营寨规模巨大,但里面只有五千多人,估计可能后续还会有军马布置到此处。 太平军逐步走出山口,集中在敌军营地附近的密林里,然而一路布置营寨的匡国军甚至没有想到到林子中去查看一下。色渐暗,已经到了埋锅造饭的时候,敌军的营寨里面也极其放松。看到月亮逐步显现出来,高俊下达指令,唢呐声嘹亮的响了起来。 密林中的太平军早就做好了准备,一起发出了惊动地的呐喊声,举着长枪冲出树林,向近在咫尺的匡国军营地发动突袭,而营地里面的河北士卒们还没有认清是怎么回事,端着自己的碗,举着筷子,目瞪口呆的变成了俘虏。 太平军的行动迅速有效,与之相比,董俊行动要慢了不少,和本时期的各支军队一样,董俊属下的人马也是少量精锐加上大量杂鱼的组合。真正能征善战的亲随不过五六百人。太平军眼看就要杀进营地的核心了,这些人才匆忙的穿戴好盔甲,在董俊的亲自率领下向太平军发动反冲击。 董俊身先士卒,确实是一名勇猛的战将,而且骑**妙,但是手下的败势已经不可能挽回,普通士兵们逃跑一空,而他的亲随也伤亡惨重。 郭延嗣赶到,抽出一支箭来轻轻一送,便中了董俊的后心,董俊身披重甲,箭头只是在护心镜上敲了一下,发出帘的一声响。但这一声响仿佛纶音佛语,顿时把董俊震的清醒过来,左右一看,败势已定,不由得长叹一声,下马请降。 毕竟是当父亲的人了,郭延嗣比以前稳重不少,指挥军兵控制住了整个局面,才向在后面的高俊报捷,整场战斗历时还不到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