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净沙(下)
一盏油灯,两个人在几案两边对坐,高俊显得心事重重,而王浍已经大概猜到他这位恩主在想些什么了。 “郎君,此番潘将军去陕西,自此两军相隔千里,协调多有不便,万一出些什么状况,郎君可曾想过后果?” “当初派遣上将去各处就是你的意见,怎么现在还来问我?”高俊没有好气,他知道王浍已经想通了所有关节,这是故意在吊他的胃口:“潘正对我忠心耿耿,我与他相知相信,他是不会背离我的。” “潘将军当然不会被离您而去,但是谁没一个山高水长之日?就算潘将军忠心耿耿,手下的三名统制也未必,三名统制对您毫无二心,手下的指挥和军使呢?” 高俊把所有的蜡烛都点上:“这么的话,我还真要和王先生好好聊一聊了。” “郎君,实话实,如果咱们不打出去,只靠山东是死局,河南不可控,陕西不可控,辽东也不可控,蒙古人可以肆意侵略,就算咱们保得住山东,也难以打去河北,等到蒙古人征服中国其他各处,难道还怕压不死一个山东吗?” “没错,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非常支持先生的见解,纵然是冒着风险,也一定要向陕西和辽东发展。这两处不比河北平原,还有多方势力可以利用,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四两拨千斤,创造出不亚于山东的环境。届时三方齐上,蒙古人困在河北河东,形势就大为改变。”高俊也在阐述自己的意见,当初王浍给他勾勒的那幅争下的图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也是先生曾经对我过的,那时候先生就没想过我派遣大将去千里之外,有可能遭遇背叛吗?” “其实还没到山东的时候,老夫也曾经想过如何争夺下,但却不是这么想的,当时我还希望郎君能够亲自前往辽东,收拢女真,效仿当年武元皇帝南下。然而,当老夫来到根据地之后,心里的意见却产生了变化,才有了我与郎君所的那副争下的途径。” 这可让高俊感兴趣了:“哦,不知道先生在根据地看到了什么,突然改变了心里面思考已久的方略呢?” “我看到了变化。”王浍的重音全在后两个字上:“高郎君,你先听我,郎君在山东的变法可谓惊世骇俗,以后是不是也要推广到全国?” “是又如何?” “高郎君深黯变法之道,给变法得利的人发起武装,让他们保卫变法之成果。哪怕高郎君你现在就——哈哈,原谅老夫冒昧,那他们也不会就此作鸟兽散,反而还要推举领袖,继承变法。” 这下高俊完全明白王浍的意思了:“先生的我已经明白了,看样子先生果然给我找了一个防止陕西有变的好办法。先生先不要,咱们各自写出来。” 王慧抽了一张纸,伏笔写了一行字,高俊也同样两个人交换了一下,不由得哈哈大笑。 “王浍先生的对,只要我们派人去陕西同样进行改革,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继续战斗,并且与山东保持着血脉联系。” 高俊略微低下头,仿佛是在下一个总结:“个饶忠诚太过微弱,领导的威信也并不可靠,军队上下的政治系统随时可以转换方向,但是从整个社会基层发生的结构变动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新生阶级的政治诉求也不能轻易被扼杀,只要山东的百姓和陕西的百姓有相同的政治诉求,太平军们就永远能够走到一起,黑旗就能打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