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挣不脱的束缚(上)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整个开封上下都是一片忙乱,但是赵秉文还是没忘记花点时间去看望安贞。后者还在满怀希望的筹划复出,一见到赵秉文,立刻谈起前线的军情来,在语气中对于中条山的失败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并非常希望借此机会重返前线。 “听说,元帅这段时间还经常面见昔日部属,商议前线军情。”赵秉文垂了眼,一直听安贞说话,但却冷不丁的一个提问打断了后者滔滔不绝的军事论述。 “确实如此,这怎么了?” “昔日令公也曾经南征获得大功,官至左丞相兼都元帅。” 安贞略微皱起眉头,赵秉文如此直接的提起自己的祖父,让他总有些隐隐不快。 “令尊当年也参与泰和南征,也是左丞相、都元帅。” “赵先生究竟想说些什么?”安贞有些莫名其妙,寻思赵秉文不会希望自己也去争夺一把左丞相吧,论官资年龄,自己还差得远呢。 “听说元帅有两位英雄公子,也常年在前线为将,并屡次立功,可是如此?” “犬子只学了些家传兵法的皮毛,不足挂齿。”虽然这么说,但安贞却越来越糊涂了,赵秉文不说话则已,问起来的问题一个比一个莫名其妙,让他难以揣摩。 “文武兼修,方是正途,哈,我的学生赵秉文字山东来信,想延请两位公子去他门下参研学习,不知道元帅意下如何?” 安贞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眼下都到什么时候了?正是在前线打仗立功火线提拔的时候,居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山东读书,这是什么鬼主意?他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赵秉文。 谈话就此结束,赵秉文准备告辞,但临到门口的时候,却突然又转过头来,对安贞深深作揖,这让后者更加手足无措:“赵先生乃是士林领袖,无须如此多礼,倒失了衣冠士族的身份。” “元帅,我今天这次来只有八个字要给元帅:三世为将,道家所忌。” 安贞愕然,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赵秉文摇头叹气而去。 数日后,仆散安贞在家宅中被赐死,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安贞之死只不过是完颜珣巩固自己皇位的cao作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得到了高俊的效忠之后,完颜珣又安稳的坐上了龙椅,开始处理满庭杂草,重新树立女真王朝的稳定统治,继续当河南王。 而高俊则在完成他的人生大败笔之后全军迅速的渡过黄河。原本对他极为不安的金朝上下此时却把高俊当作是勤王的救星一般,既然高俊如此效忠朝廷,那么他的军队在河南的存在就是对那些宵小的有力震慑。 太平军水师的力量在过去几年内稳步发展,如今已经有大小船只六百余艘,总人数突破五千人,这次他们主力移师黄河内,在短短四天之内就将太平军主力接过了黄河。 当然,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蒙古人的前锋抵达时和太平军的后卫打了一仗,不幸摊上这个苦差的是齐昭。 来袭的蒙古军队大约有两千多人,而后备部队连正军带贴军总人数是两千三百多,另外还有一小支炮兵,拥有四门火炮。 战场是黄河泛滥区,据说曾经也有些高矮丘壑,但如今早已不见踪影,平坦的大地上连几棵高大的树都没有,附近倒是有一些村落,居民早就逃走了。太平军想办法以各村为支撑点,又扎下了绵延数里的营寨,得知敌军到来之后,选择了主动积极防御,将战线直接贴到对方的脸边上,逼迫蒙古人跟他们近身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