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
高俊对朝堂上的风云已经不怎么关心了,太平军进展神速,左右两翼完全合围,击溃了蒙古骑兵。敌军向西狂奔十数里之后重新集结,再一次的被太平军追兵所击败,连续几天之内,太平军七战七捷,斩获无算,蒙古人惊慌失措,四处逃亡,个别残兵甚至被当地百姓所捕获,拉到高俊这里来邀功请赏。 在这里,高俊又接到了山东的来信,这次汇报的是江南的情况,据消息,淮南江北地区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起义,由于去年期货贸易爆雷,淮南粮荒持续近一年,但朝廷又无粮赈灾,百姓不堪饥饿,决心揭竿而起,这些义军们模仿红袄军的装束,往往以红巾裹头,因而被称为红军或者是红巾军。 高俊看完之后久久没有声响,王浍知道,高俊还牵挂着在赞皇县的彭义斌的情况。 “赞皇县战况如何,现在有最新消息吗?” “并没有,咱们的人主要安插在各路世侯军队当中,而攻打赞皇县的都是蒙古本军。”左铁郎摇摇头,而高俊只是一声叹息一下,又拿起了信纸。 这里是从淮南地区送来的当地情报,其中一封抄录倒是让高俊颇感兴趣。 “此是清溪余孽,而今狗命垂亡。高邮兴化走四方,四下天兵赶上。 逃去改名换姓,单身黑衣逃藏。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 下面有小字注释,这是正在镇压起义军的宋军军官所作,据说还引起了一片赞赏,称是武夫当中少有的佳作。而在这篇作品里,那个末路穷途的叛贼是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之一梅洛行,他所率领的红军比较有战斗力的一支,前不久围攻泰州城,引起了巨大轰动。虽然没能成功,被从镇江赶来的宋军杀散,但根据汇报来时的确切消息,梅洛行还活着,并且正组织手下军马与宋军周旋。 “清溪余孽,清溪指的不是方腊吗?怎么,红军打出的旗号跟方腊有关系吗?” “好像没有特别的关系,但是,红巾军当中确实有不少人受到宗教影响,详细材料都在这里。”赵昉抽出两份文件送到高俊面前,确实,正如他所说,尽管起义军没有明确的表现出他们的宗教特性,但是不少义军都是被些奇奇怪怪的佛教变种所吸引的,高俊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内容,但依然可以看出白莲教的痕迹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军认为这些人是清溪余孽,倒也不算是让方腊背锅。毕竟想要在这个生产力落后,人们对政治认识不足的时代,借助宗教起义实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不必一概以愚昧落后观之。被宗教鼓动起来的朴素贫困的农民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相比于一大群虐民有术治国无方,甚至于争先恐后卖国的官宦比起来,真可以说是国家良心了。 最后一篇材料倒是有点意思,这是殷去寒所作的叛军行动纪实,详细的描述了淮东各路叛军的规模大小,首领情况,战术战法,以及他们过去一两个月之间的行动路线,所记内容非常详实,让高俊简直怀疑她是在哪里得到的情报。 “该不会是结合了大量想象吧,看上去不像啊。”高俊嘴上嘟囔了一句。毕竟殷去寒没受过专业的公文写作训练,很有可能在文章中抒发了她才女的情谊,加入了大量自己脑补的内容,这也是本时代文人的通病,不足为奇。最后,这篇材料并没有受到高俊的过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