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镇州的酷暑(上)
山东方面的镇防军还在激战的时候,高俊正顶着大太阳和一众军官一起观摩新式弩机的演练。 高俊在过去几年招降了不少宋军,其中也有部分工匠,这些人带来了南宋的新式硬弩,结合太平军已经逐渐发展的科学技术,终于研制出了最新装备——双山弩。 新式弩机的威力引起了众人的连声赞叹,比起宋军的马簧弩还有进步,能够在200步范围内洞穿重甲,胡光祖很高兴的告诉高俊,如果后方军备生产没有问题的话,到年底之前应该能给一线军队提供2000张双山弩和十五万发弩箭。 然而,让大家有些奇怪的是,高俊看完弩箭的演习,却露出了有些惋惜的表情,最后下的订单居然仅仅是400张双山弩。 这让大家难免觉得惋惜,但是也劝不动高俊的决定,此时太平军还在邯郸一带驻扎,尽管已是秋季,但是却并不凉爽,今年的秋老虎格外猛烈,可以说是酷热难挡。 高俊此时倒是真希望有个什么识天文地理的军事术士来帮他推演一下何时降温,但是太平军并无此方面的人才,全军也只能暂时留在邯郸。 幸运的是,蒙古人那边估计也不大好过,根据前线侦察情报,沃州一带同样酷热,蒙古军队不但没有出征,反而在想办法解决军中瘟疫流行的问题。 大规模的违抗札萨法令的情形出现了,为了保命,士兵们也不再顾忌大汗的禁令,纷纷跳进清凉的河水中洗澡,除去污垢,清洁身体。 这个在大家看来没什么意义的消息,却让高俊宽松了不少。蒙古军队违背律令去洗澡,固然是增强了体质,暂时压制了瘟疫流行的问题,但是也对军队精神造成了动摇。 军队的命令很多,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如果不合理的命令长久执行,而又不让士兵找到反馈的渠道,最后这些人就会偷偷的违抗命令。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大家对于军队的威严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所以,太平军开始建设从下向上反馈意见的渠道,避免以往因为不了解基层士兵心理状态而导致战况不良的情况再次发生。上下尊重,上下沟通,军队的体制健康,士兵们斗志昂扬,自然就可以在精气神上碾压对手。 难捱的高温天气足足持续了七天,就在这7天时间中,高俊率领太平军重新补足了人粮马料,修缮了器械,补充新兵员,派出联络员联系周边各路军马,要求他们配合太平军作战。并且对军官们再次进行了集中培训,总结前段战役的经验教训,下一段战斗将是太平军的全面进攻,这是非常复杂精妙的战争技术。 而在这七天里,蒙古人也抓紧时间征发本地居民,疯狂的加固城池,挖掘沟壕,防止太平军的反攻。木华黎知道,蒙古人的进攻已经过去,下一阶段要等待对手出招了,他已经重新召集了骑兵队伍,准备在敌军进攻失利的一刻让骑兵发动反击,模仿太平军那样搞一次防守反击,彻底摧垮敌军。 由于酷暑天气实在不适合出征,他们也没有对北面的真定府发动反击以求收复,就在这宝贵的高温天气当中,真定府城墙被修缮一新。 重新巩固了城防之后,李铭率军留守于此,而冯达亲自率兵支援王重瑾,在安州、莫州一带抵御蒙古军队南下。 也古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困扰之中,他的上万大军无衣无食的留在野外,士兵们都想回到燕京,就算拼尽全力,也古也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衣食补给。现在能走的路无非是两条,一种是继续前进,在新占领的地区搜罗当地居民的补给,挖地三尺的压榨粮食,另一种则是全军退回燕京,眼看着河北战局继续向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