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颠覆晚金在线阅读 - 第二章 连虏平寇,完颜珣的选择(下)

第二章 连虏平寇,完颜珣的选择(下)

    “驸马爷您吉祥。”何志也刚看到高俊,就忍不住给他来了一个标准的辫子戏打千作揖,捎带着一句嘲讽:“您老人家马上就要攀上枝头了,以后可别忘记咱们这些老兄弟啊。”

    高俊此时刚刚讲完课,近几年来,随着军队规模扩大,高俊也很少再直接给基层军官和士兵们上文化课了,包围太原的工作安排得很有序,他也突然手痒起来,叫程元凤他们安排几个模范都,自己去给人家上文化课去,士兵们兴奋不已,课堂效果极好。

    刚刚下课,他还没休息几分钟,何志也就哈哈笑着凑近了来:“我说,你可别挑三拣四的了,当年的真宁县主现如今已经成了公主,是大金皇帝的女儿了。我可跟你说,你没见过公主长什么样,我可是见过的,那可真是没得挑,看样子皇室几代人改良的不错。”

    高俊也淡然一笑,他知道,何志也这么肆无忌惮的跟自己开玩笑,正是因为何志也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娶公主的,当年两个人最困难窘迫的时候都没有屈膝服软,到这个时候更不可能去迎合完颜珣的安排了。”

    “我倒是想起了严小娘,悲剧啊,我们要永远吸取这个教训,尽可能的避免包办婚姻,强买强卖。”高俊叹了口气:“想要打仗,就必须强化秩序,就眼下而言,必须要强调传统的君臣父子封建伦理。咱们的新政只埋了根,真正做好的不多。

    等消灭了内外大部分敌人,争取宽松的国际环境之后,我就要在内部大搞改革,用咱们的新伦理取代传统的伦理,用我们的规矩替代他们的。”

    “确实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了,我这次来要跟你说的是教育方面的事情,有一些学校要搬到河北去,我们要在新解放区初步普及教育了。白广泉他们已经拿出了草案,是根据咱们三人团的意见草拟出来的。”

    “咱们当初商量的不是在河北办新的学校吗,怎么是把山东的学校迁往河北?”

    “学校不能太多了,现在的毕业生需求虽然很大,但是以培养速度来看,八到九年后就会达到饱和,根据赵汝凡事前的计算,我们现在就要逐步控制招生数量。”

    高俊略微点了点头,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当然是件很美好的事,但不一定代表着对政府有益。

    北宋时期对进士的选拔还算严格,结果陕西有两个殿试被黜落的举人直接跑到了李元昊那里,帮忙出谋划策,使西夏制度大备,这令北宋方面叫苦不迭。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所有的人都聪明有文化未必是好事,最好是聪明的人和政府所需求的官员数量始终保持一致,把有能之士全部吸入到体制内,然后管理大部分民众。

    高俊虽然没抱太多的龌龊小心思,但是也让赵汝凡牵头建立过人力资源工作框架,计算全根据地内学校的毕业生和需求的变动曲线,防止毕业生供过于需,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事件。

    这种类似的事情在中国苏联这些曾经实行惠及全民的激进教育制度的国家屡见不鲜,这些政权的领导人真心实意的为全国民众的启蒙作了艰苦工作,然后被他们启蒙的人立刻就开始唾弃这些政府。

    “咱们要实行的改革越来越露骨,金朝上下对咱们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不光是完颜珣这个皇帝,凡是在旧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孔家、孟家,还有那些军事地主和封建士大夫,都会与咱们离心离德。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安抚他们,让他们顺从新社会的转变,他们利用固有优势在新社会玩得风生水起。另一方面,矛盾不可调和的就要坚决打击,事情到这一步,咱们真的是已经没有朋友了,唯一能依靠的,是在咱们新政下团结起来的万千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