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异人战起,大军调动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 经历了凶兽之战,即便是草原也是大伤筋骨,大汉一方更是损失惨重。数十万士卒血洒边疆,也就是董卓实力强硬,这才能整顿出近百万大军。除了董卓之外也只有皇室才有这种实力,即便是号称大汉第二诸侯的刘裕,麾下也只不过五十万常备军。 整体质量上堪比董卓麾下军队,但论起军魂和猛将、统帅,刘裕也是差的很多。 大汉境内势力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异人族,都不惜一切代价积攒实力。 冲突碰撞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冉闵二人的用武之地也只有在帝国边疆。 这两位将军平时是莽了一些,实际上都是明白事理的人。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被撸下去而有所不满。 相反,董卓的安排也比较符合他们的意思。 坐镇一方的确霸气,但也无聊的。天天带着士卒练而不能真刀实枪的干上一仗,只能保证士卒素质不退步。 到了军魂级别,想要更强光靠训练是没用的。虽然麾下只有三千人,但这些军魂主都是直接对话董卓的,待遇只比几位都督差上一筹,凌驾在其他封王武将之上。即便是董俷待遇上也比不得这些军魂主。 为了防止吴起一人无法兼顾双方将政务和军务处理妥当,董卓派遣汤不兴、吕蒙正这两位政宗大才协助吴起处理西域事物。 其余三大州各自有两大军魂,总计常备大军九十万。猛将无数,各有封王级别政宗管辖政务,各自也有着足量的封王猛将。 最后则轮到四州中真正的核心——凉州! 作为董卓的家乡,也是即董卓离开西域后一直所治理的地方,凉州已经被他打造成一个铁桶般的堡垒。 不算董卓自己一方的实力,凉州境内的羌族人口超过三百万,羌族王庭在凉州,羌王姚苌也在凉州。 整个羌族分成三股势力,羌王姚苌、阿史那罗睺、防风汪。这其中哪怕是势力最为弱小的防风部落都有五十万人口,十万可战之士。 整个凉州羌族常备军队达到了三十万,并有防风汪、狂章、童律、山狮驼、雷泽等十多人。其中还有阿史那魔勒这位濒临半圣级别的战神。 羌王姚苌和阿史那魔勒麾下各有一只军魂军团。 这些羌族势力可不是独立在董卓之外的,名义上,董卓有四大胡人附庸,四大附庸都会听从董卓的命令出战,而这其中羌族、女贞两族最为忠心。毕竟这两族也是董卓真正打下来的。 可以说,董卓一句话就可以跨过二族的王者直接调动二族的兵力。 女贞和羌族中都有董卓埋下的棋子,以防止它们两族在自己势微的时候背叛,当然董卓势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 盘算起凉州本土董卓一方的势力,就不得不从董卓麾下小世界算起。 天道音掌管的这个小世界原本极为弱小,同样是成年人,大汉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击败那个世界的精锐士卒。人族最强者也不过低等级的无上,堪比甚至还不如下位封王武将。 后天道音投靠董卓,有与董俷慢慢有了一丝缘,董卓也不在将这个世界看做是一块飞地,反而是真正的当做自己的领土。 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本源,终于使得这个小世界越发的强大,其可容纳的最适人口或许只有一千万,但这土地是越发的肥沃,人口潜力也是慢慢赶得上大汉。 虽说没有什么杰出人才显现,但董卓麾下的不少士卒都是从这里选拔出来的。 最为满意的是,在董卓大力种植杂交水稻、玉米等高产粮后,这个小世界一年可以提供三千万人口所需的粮食。 除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自需外,剩下两千万口粮中两百万留有小世界做后备,以防发生灾荒。 剩下一千八百万份口粮,满足了秦州老秦人和董卓麾下部分士卒所需。 集合其他几个州,董卓每年除了留有一定储备外,剩下的粮食全部投入酿酒等行业中,甚至为了酿酒每年还需大量收购其他各地的粮食。 小世界作为董卓的兵源地,常年有二十万士卒,这些士卒不是军团建制,在战场上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主要作用就是给予各地军团补充兵源。 凉州本土的军团有两个,一为西凉铁骑,乃是董卓的嫡亲部队,主要统领者是宋曲、李傕、郭汜为首的西凉十部将。 西凉铁骑一共十万人,西凉十部将每人负责一部一万人。另有二十万辅骑。这些辅骑部分是凉州本地人,也有一半是征调而来的异族。平里这些辅骑参加训练和屯田以及治安管理工作。 而董卓新提拔的一些将领也都会统领辅骑一段时间,即是考核这武将的能力,也是给他们度个金,以便于以后升调到其他军团中去。 目前辅骑中主要将领有焠、楚、关羽、文丑、杨风、縻胜、袁朗、周世雄、酆泰等。 一些封王年轻的封王武将也在这里提升自己的统帅能力,尤为典型的就是颜良、史建瑭两人。 董卓边主要力量为飞熊军和宇文成都麾下凤骁骑。 飞熊军三千人,为当世前三的军魂,主要统帅为董卓,但平时由三位千夫长代为掌管。这三位千夫长均为封王猛将,分别是黄掣、阮藉、阮翁仲。 其中号称武成王黄飞虎后代的黄掣不仅是一位堪比宇文成都的顶级猛将,还是一位罕见的封王统帅,目前他已经初步融合这两道,真正实力毫不逊色于皇者。 平里飞熊军也是交由他训练、负责董府的护卫。 飞熊军是董卓的亲卫,宇文成都则是董卓的护卫大将,他麾下五千凤骁骑乃是卫军团,战斗力放在整个卫之军中也算前列,在别的诸侯那里,这绝对是宝贝。可惜在董卓这里,凤骁骑则变成了出行的仪仗护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