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宜妃娘娘也是心累(4千字)
书迷正在阅读:王妃医手遮天、快穿病娇女配:反派,cao之过急!、鲜妻有点甜:老公,我会乖、重生天后很撩人、甜妻在上:总统大人,劫个婚!、快穿逆袭攻略:男神,放肆撩!、异能少女重生:帝少夺吻99次、重生俏军嫂:首长,放肆撩、校霸的独宠:小甜心,有点坏、早安,凌先生
众人哈哈大笑。 九爷倍感没面子,眉毛倒吊,双眼怒瞪,以“捉小鸡”之势磨牙朝儿子奔去。 董鄂瑾轻笑着摇摇头。 满屋子的喜悦气氛。 如今时局紧张,他心情又不好,难免会做出些荒唐的事儿来,蔫儿在家中也好,等平静下来,彻底想清楚了再上朝,人冷静理智了,也免得犯错。 隆科多被授为步军统领后,掌握着京师警卫所有武力。 董鄂齐世这任统领自然是康熙爷最满意的,但介于托合齐这种败类的前车之鉴,康熙爷便专门通过朱批告诫隆科多:“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任得到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断不可取。这些人初次靠办一两件好事,换取你的信任,之后必定对你欺诈哄骗。先前的步军统领费扬古、凯音步、托合齐等,都曾为此所累,玷辱声名。须时刻防范。慎之!勉之!” 字里行间,除了警告,皆透漏出康熙对隆科多的关爱之情。 与此同时,但是康熙爷也指出,隆科多必须同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保持距离,不参与结党才可以保住步军统领的位子,否则,挫骨扬灰的托合齐便是他的下场。 从秋狝回来后,皇上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 太子胤礽再次以罪废,禁锢于咸安宫。 自此,当了三十余年太子的胤礽只得在咸安宫内忍度余生。 十一月十六日,皇上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天下人得知皇太子再次被废,议论纷纷。 都在猜测下任储君会是谁,废太子可有三次被立为太子的机会亦或者是八爷 八爷党争储并不机密,几乎世人皆知。 可废太子胤礽似乎再无机会了。 自从他以罪被废黜禁锢于咸安宫后,此后太子党不断活动,多次有其复立的建议,但皇上始终未再立胤礽。 然,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五爷胤祺却突然受到了皇上的厚爱。 在太子被废后,胤祺在热河避暑山庄之南小上岗得赐府邸一座。 众人猜测纷纭。 五爷一向是个清明理智的人,当即便猜到皇阿玛这不是在赏他,而是在奖赏九弟。 奖赏他迷途知返,并从未失去初心,本性善良,一腔热血犹在。 可因九爷毕竟曾参与党争,这也是皇阿玛所不喜的,故此,这好处便落在了他头上,他这算是沾了九弟的福气了。 九爷也是这么想的,心中愤愤不平的很。 直在家中念叨,老爷子可真是小气,太小心眼儿了。 董鄂瑾听着乐了,偏头刺激他,“那你倒是去朝堂上怼啊,在家中磨叨,皇上可是听不见的。” 九爷别扭的哼了声,傲娇的抱着闺女转身出了院子,硬撑着面子:“爷才不跟他一般见识呢!” 董鄂瑾掀了掀眼皮儿,白他。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再不以“储君”自称,主动退出竞争。 自此低调隐没。 不过短短两月,京城风云更替变幻诡谲。 官员、百姓们暗暗议论纷纷。 废太子胤礽算是大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的皇太子了。 尤其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紧序有秩,作为皇上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如今皇上对他失望透顶,仍予以承认。 除此之外,他数次监国听政,才能尽显,虽没有皇上这般有为,却也多少减轻了皇上的负担,对大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废太子胤礽功不可没。 但长期的养尊处,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似乎不可避免。 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年迈的心力交瘁。 如今第二次废太子后,皇上所表现的虽然并没有如他自己在朝上所说的“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 许是皇上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 众人猜测着,只求众皇子的储位之争不要殃及了他们这些小鱼小虾们。 董鄂瑾也觉得如此。 太子被废,与其片面的说是他处理不好一切,行为荒唐,做人失败,倒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 只要皇上还健在,储君年岁又不小了,便难免会相互猜忌。 尤其太子太不会处理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 可即使他是一个如八爷那般圆滑的人,或是如四爷这般沉稳的人,一旦成为储君,敌对性仍不可改变,也许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清初时,清太祖授予八子侄共治后金国政的制度。而此时正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 历史必然是其一,太子又无能荒唐,也难怪会再次被废了。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处理好和众皇子之间的矛盾。 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觉得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 到了康熙爷这儿,他的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 可这不是依照康熙爷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由皇太子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便纠集成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