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喀喇模之死
游牧民族从来都不会傻到强攻堡垒,尤其是张家口这样建设在山口处的军堡。 在大举进攻的威慑失败后,他们立刻就四散而去!甚至不给城墙上严正以待的士兵开枪的机会。 但这一次进攻的第二项战略意义却已经完成!两百名偷城的牧民已经借着大军的掩护悄悄抵达了预定地点。 指挥这场小规模战术打击的首领自然是提出了黑狗血战术的喀喇模。 第一天的战斗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除了两轮炮击给敌军造成了一百多人的伤亡外,几乎没有任何建树。 但恰恰就是这一百多颗脑袋,就已经让张禄等人垂涎欲滴! 大明朝看似拥有先进的武器,从火枪到火炮,无一不是守城神器。 但事实上大明帝国自己生产的这些装备能够完整的发射一次不炸膛都已经是满天神佛保佑了! 在真正的战争中,没有人愿意冒着被自己的火炮炸膛而牺牲的风险!所以想要进行远程打击收获战果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敌人也越来越谨慎,这让九边的战果始终微小的令人发指。 就如同这一次,眼看着敌人开始撤退并收敛自己的同胞遗骸! 守在城墙上的郑元却只能放弃追击的打算! 哪怕是拥有了燧发枪和野战炮,骑兵打步兵也跟巴西队踢中国队一样,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 紧张了那么久,最终却一颗人头都没能缴获!也难怪九边的守军越来越懒散! 与其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不如好好想一想如何让自己的老婆吃饱肚子。 站在玄天道场顶楼,看着扬长而去的蒙古骑兵,萧大仙人此刻深刻的认识到了机动性不足而导致的无奈! 在设计这一次防守战略时,萧平曾一度天真的以为只要加强张家口堡本身的防御就能做到万无一失! 在萧平一开始的想法里,敌人会像傻逼一样,不断攀爬城墙,然后被城墙上的士兵用燧发枪排队枪毙。 但他的这个想法立刻就遭到了俞大猷为首的一众武将的尖锐批判! 他们当着萧平的面将一份地图摊开,上面除了张家口军堡外,在两边的山梁处还零星分布着许多小型军堡。 守军一共就这么多,能够分配给这些小型军堡多少人? 几十人还是一百人? 如果每个小型军堡都分配一百人,十个军堡就要分走整整一千人! 即便如此,一个一百人的小型军堡能够抵抗住数千牧民的冲锋吗? 直到那时,萧平才真正意识到古代的战争远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的射击游戏! 在中原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那一场又一场看似以游牧民族用少数兵力取得胜利的战役中,如果彻底分割成一场又一场具体的战斗,实际上都是游牧民族依靠着机动性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小规模步兵阵地。 所以这些分布在周围山梁上的军堡才是游牧民族踏足大明朝土地的大门。 由此带来的一个更尖锐问题则是,一旦骑兵绕开了张家口堡,开始劫掠后方的村落!守卫在张家口的士兵究竟是出击还是不出击? 游牧民族的打法从来都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深入内部劫掠,另一部分留守军堡外威慑! 军堡内的守军出去少了就是送人头,出去多了就是送城堡,两头都不讨好。 而由此带来的后续问题则是留守军堡的士兵会被后方遭遇劫掠的百姓痛恨! 建国之初的那些悍勇的军魂就是在这一场场无奈中被消磨殆尽;精锐的边军也因此渐渐褪变成麻木不仁的老兵油子。 而造成这一无解之题的原因便是守军的机动性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萧平一方面将大部分产能倾斜向钢丝网的制造!这是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