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了解墓主人
接着李道兵往那停在中间高台的棺椁方向照去,忽然李道兵一呆,因为那里可是停着三具棺椁。李道兵紧张的问老胡:“这是什么情况。”老胡也说不上来。 俩人只好接着上前去看看,四周黑漆漆的,只有剩下自己和老胡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来到墓铭碑前俩人就停驻脚,因为那里有死者会把自己生前事迹刻在上面的线索。李道兵把手电筒的光线都往上照,看了看上面的字。因老胡说不认识上面写的是什么,就叫李道兵自己看,自己到四周看看,说不定有什么发现。李道兵见上面写的字因年代很久了有些很模糊,而且还因该写人名部分被人刮去了。不过还好写的是篆文,这些李道兵还能看的懂,因为他的一位发小在做古董生意,自己也从他店里师傅那学了些认篆文。自己就真辨认起来。过了一会李道兵就叫过老胡说道:‘老胡你对辽国认识多少?’老胡回道:“这个我不怎么知道,就知道那时宋国和辽国签订了“檀渊之盟”其他的就也不怎么知道了。哦,还有那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什么的,都是对付辽国,我也是这些认识,毕竟我以前也没往这方面去了解。” 李道兵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想起自己刚好在古董店师傅那了解到的,有些嘚瑟的说道:“这辽国是(公元916年-元1125年),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创建者为耶律阿保机,汉名叫亿。辽国共历九帝,前后二百一十年。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民族。历史文献上有关契丹族的确实记载,始于北魏登国四年(公元389年)。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狩猎。该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有兵四万,接受唐朝统辖。唐朝衰落后,契丹族不断向外扩张,俘掠外族人口,实力大增。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击败了的剌葛、迭剌等人,在龙化州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八仙筒附近称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神册三年(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潢河以北正式建都城,称为皇都后改称上京。随后,降服甘州回鹘,攻灭渤海国。会同元年(公元947年),辽太宗灭亡后晋,改国号大辽。统和元年(公元98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曾改国号契丹。以后辽道宗咸雍二年(公元1066年),又恢复大辽国号。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辽国从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为基础,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耶律德光数次对中原进兵,希望征服整个中国,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计划搁浅了下来。在太宗之后,经历世宗阮(947——950年在位)和穆宗璟(951——969年在位)两代,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直到景宗贤(969——982年在位)时,其统治才渐渐稳定下来。景宗死后,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统和四年(987年)进兵攻宋,大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过圣宗、兴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辽天祚帝即位,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攻辽。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国自此灭亡。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原辽国大臣耶律大石在楚河流域重建国家,仍沿用辽国号,史称西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