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随着沉重的铁皮木门被轮锁缓缓打开,一队玄甲军士鱼贯而出,大约十人左右,手执长戟,肃立于城门两侧。 领头什长面白无须,样子颇为年轻,看上去不到三十岁,剑眉下一双眼睛却是老辣得很,如鹰隼扫视人群。 对他来说,自己官职虽小责任重大,临淄城是齐国都城,必须擦亮眼睛,不能让任何可疑人员进入本国的心脏。 “进城之人不得喧哗,排好队,依序检查,先车马后行人。”什长大声喝道,手紧紧按在腰配的青铜剑上。 做为一国之都的城门,也是齐国的脸面所在,大国要有大国的气象,气象体现在入城时的井然有序有法有度。 就在他一声令下之后,门外原本如麻雀般叽叽喳喳的人声戛然而止,大家排好队静静接受军士们的检查。 进城之人,军士首先要通过长相口音和服饰等,来大体区分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来自其他诸侯国的人员,比如外国使节必须验明封与传,而其他私人如士子商人庶人等也必须拿出相关的身份证明才可放入。 其次,进入都城者的外国人,除了各国使节,无论是商人庶人还是士子,一律不准携带剑等武器入城,违者重罚。 至于本国人士在验明身份的情况下,可以携带佩剑进入都城。 …… 看见门口井井有条纪律严明,没有出现私下抢夺百姓财物和收受贿赂的情况,让第一次来临淄的苏秦肃然起敬。 他们挑着担子有序跟进,等轮到他们时,田东用齐国方言和军士说了几句,又出示一块证明自己齐国人身份的竹牌,说自己是云梦山求学的弟子,进城来卖竹简,军士很认真核对一番。 除了他以外,因苏秦、张仪、荆尚等人都是外国人,所以由什长亲自一一核对他们的竹牌(身份证),上面记载了他们的名字,籍贯,出生年月。 当看到苏秦的身份牌时,什长犀利的目光静静停在他脸上,看得田东等人有些慌乱,他摩挲着竹牌把玩了片刻,嘴角裂起一个弧度,“苏秦,年二十一,东周洛阳城南轩里人,你是第一次来临淄吧?我以前没见过你。” “回军爷的话,在下确实是第一次进城。”苏秦暗松一口气,拱手道。 “你们是士子,为何不穿士子之服?却是庶人的短褐打扮?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浅,眯着一对锐眼问道。 “咳咳,是这样……”田东尴尬地正想开口,就被什长沉声打断: “听他说!” 苏秦抬眼不慌不忙地答道:“因为山中缺吃少穿,无奈之下只好行商贾之事,兹以度日,然又怕有辱师门,所以穿庶人之服以掩人耳目也。” 什长静静盯着苏秦的眼睛,发现他眼神清澈,毫无慌乱之色,不由发出一声感叹,不想士子竟也沦落至此。 他突然道,“你们为何不去稷下学宫?那里名师如云,弟子众多,大王恩诏,在校学子个个有月俸,衣食无忧。” 苏秦和张仪等人相视一眼,田东抱拳朗声道,“母不嫌子丑,子不嫌母贫,家师对我等恩重如山,何忍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