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影视改编
这一次的风波,不仅是没有对吴漪或者是薛晓雪等人造成什么影响。 相反,在这次风波中,给予“冬日相簿”高评价的评论们引起了很多本来对于这部作品完全没兴趣的围观群众的兴趣。 这其中有很多人还专门等到了为数不多的午夜场想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亲自证实这部作品的优劣。 随即,这些人被征服了! 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导演布置的结局都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些中立群众的眼睛。 随着这种变化,“星声”这篇文章受到的质疑也是越来越多。 尽管对于娱乐杂志来说,只要有关注度那就够了,哪怕是臭名也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像这样一边倒的怒斥,谴责就让杂志的编辑部有点受不了了。 结果,到了最后。杂志只能够以临时工为由,把两次针对“冬日相簿”写文章的八卦编辑和记者直接给开除了,以此来平息众怒。 能够让这种毫无节cao的娱乐杂志两次吃瘪,这更加引起了原本对于这起事件没有关注的普通人的注意。 本身对于这种毫无下限的杂志就没有好感的人,为了表示支持,纷纷地订票观看“冬日相簿”这部电影。 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给予这部作品以好评。 直到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影评人才开始注意到了这部人气日渐上升的作品。 他们在观看过作品以后,也针对着作品中的优缺点进行着详细的评价。其中有很多位也是客观地指出了这部影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像是场景不够精致,又或是扮演王英二的演员实在是太年轻之类的。 可是这些小问题完全掩盖不住作品用心的制作和演员们努力的表演。 “在现在这样充斥着讲究大场面、大牌演员,庸俗的商业片内,“冬日相簿”这部作品就如同一股清流一样,出现在了观众的眼前。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中,更反映出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迷茫。” 这是一个著名的影评人在看完了电影以后通过自己的社交账户给出的评价。 以这个影评为分水岭,在那以后,“冬日相簿”为数不多的几场午夜场几乎场场爆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原来拒绝了“冬日相簿”影片的影院纷纷找上了意林电影公司,想要在自己的影院内上映这部作品。 可是这一次显然主动权握在了意林电影手中。 在最先上映的几家影院中,电影费用的大头可是由意林电影的投资人徐健任自己出的,影院提供的更多的就是场地和极低的票房分成。 现在翻身做了主人,这个有些玩世不恭的富二代马上就露出了自己精明,狡猾的一面。 他几乎是开出了一个狮子大开口一般的价码。 理所应当的,所有和意林电影进行电影引进谈判的影院当即终止了谈判,纷纷表示放弃引进该片。 然而实际上徐健任开的价码是非常讲究的。 表面上看价位是出于一种超出影院的心理预期,远远无法接受的报价。 可是等到这些影院们回头私底下再仔细考虑这份报价以后却发现,这份报价正好就是处在影院可以承受,却又会让影院有些不舒服的价格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