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
漠北之北,有浩渺大泽,其广不知几千里,华夏先人以“瀚海”名之,又因其地处极北,故汉人又称之为北海。 汉室崇黄老,尚道家,汉人自是知晓,庄周所谓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指的多半不是具体的地与物,而是指代大道。 然后人往往会依着时下需求,对类似的经典进行另类解读,现下的大汉君臣亦如此。 只不过汉人还算厚道,倒也没太过歪曲经典,顶多小小的穿凿附会罢了。 道家老祖写得明明白白,北冥有鲲鹏,乃吾华夏圣兽显化,故北海自然是我华夏固有疆土,不过是暂且被北地蛮夷窃据罢了。 这套说辞,汉廷可不只用来对内宣传,而是广为告谕举世外邦的。 大汉与匈奴本就是不死不休的血仇,汉廷想兵发漠北,压根无需进行甚么战争动员,高瞻远瞩的皇帝刘彻之所以发布此等召谕,更多是要为后人的扩张与征服行为提早作出铺垫。 何地是为北冥? 汉人说是贝加尔湖就是贝加尔湖,说是北冰洋就是北冰洋,依大汉愈发根深蒂固的民族概念,但凡再对外征服,多半是不会对当地土著心慈手软的,掳掠精壮为奴,余者皆斩草除根,已然是朝野共识。 残暴,血腥,却也须师出有名。 窃据华夏固有疆土,就这条“不赦之罪”,无疑是最为好用的了。 莫说塞北之地,就是远隔重洋的美洲大陆,太常府文教司诸官都翻出了《山海经》,正尝试论证华夏先人所谓的“东荒之地”,就是指代美洲,在先秦时遭了印第安人的窃据。 更遑论西边的葱岭,那明摆就是华夏神山“不周”的所在,泰阿剑就是从不周山中寻回的,葱岭自然属于大汉疆土。 读书人有文化,真若不要脸起来,皇帝瞧着都要咋舌不已。 印度洋是不是“南海渚”,咱暂且不论,毕竟老祖宗们可能真到过,但澳大利亚是“归墟大壑”,为华夏自古“凉风所处的无底之谷”? 我的乖乖,没老子手绘的世界地图,你们真晓得有这片广袤大陆么? 南海水师的换舰整编尚远未妥善,群臣就急吼吼的进谏,望陛下诏令,发舰群打通前往澳洲大陆的新航道。 “朕晓得,吕宋岛的土著不足,淘金的奴隶稀缺,然澳洲大陆的毛利人颇为野蛮凶残,不好对付的。” 皇帝刘彻高居御座,对满殿群臣如是道。 公卿将相纷纷垂眸,心下不免腹诽,土著再凶,也不过是化外蛮夷,还能凶得过我汉军将士? 陛下分明就是有旁的心思,不肯让朝廷凭白出人出力罢了。 “陛下,不妨让南洋殖民公司广募捐输,协从南海水师往澳洲殖民。” 大农令孔仅起身避席,朗声进谏道。 刘彻故作沉吟道:“哦?真有臣民愿为此捐输么?” 群臣皆是无语,心道陛下与大农令的双簧戏已唱到这般地步,他们能不捧场,敢不捧场么? “陛下,微臣以为,我大汉亿万百姓皆有忠君报国之心,只是苦于鲜少有报国的机遇,若闻得朝廷有意重夺我华夏故土,必会踊跃捐输,唯恐落于人后。” “臣附议,非但会捐输出赀,若陛下恩准,更必有臣民愿自行招募勇武之士,替朝廷夷灭毛利土著。” “老臣附议……” “陛下,臣等附议……” 刘彻看着诸多大臣纷纷避席附议,心下不由暗自叹息,胃口是彻底养大了,也不知道后继之君能不能压得住,又能压多久啊? 罢了,此乃大势所趋,身为穿越众,他只想将大汉臣民养成狼,而非犬,至于刘氏基业能否传承千秋万代,却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倒不是他思想境界高,要讲甚么民族大义,然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必是深知绝无所谓的“社稷永昌”。 此生在世,看顾好自家的父母妻儿,顺带夯一夯华夏基石,死后饶是洪水滔天,他也没法管了。 刘彻微微颌首:“既是如此,便烦请太尉与大农令尽速定下章程,呈予朕衡平。” 太尉郅都和大农令孔仅自是应诺,避席附议的诸多大臣也是心满意足,本也没奢望陛下当殿恩准此事。 有些具体事宜,终归是不好明着在朝堂上细说的,譬如所谓的“招募勇武之士”。 现今的王侯权贵乃至地方豪门皆不敢豢养大批私兵了,甚至为免惹得官府乃至朝堂猜忌,连侍卫都招得愈来愈少,真要招募乡勇替朝廷“夷灭”毛利土著,无非是要招些精壮的地痞无赖,顶多再招些游侠领头,稍稍编练过后,便送去境外捕奴了。 此等作法已行之有年,在朝廷的刻意放宽管束下,甚至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只要在大汉境内不聚众执械,不为祸乡里,但凡出了边塞,那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除了不去劫掠拥有汉廷通商符令的胡商,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