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长安知府
包正很烦。 作为长安的知府,哪怕位高权重,依旧很烦。 谁叫长安是首都呢。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包正就很怀疑,自己前世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恶人。否则的话,为什么成了这恶贯满盈的长安知府? 不过说起来,包正是一个好官,还是一个强项令。 任何时代,首都的行政长官都不好做。谁叫天子脚下,公侯横行呢。一板砖下去,砸死的都可能比他这个知府地位高。 但包正依旧兢兢业业,慨然直行,愣是把偌大的一个长安城管理的井井有条,就连乾丰帝也对他赞许有加。 不出意外,等他这次任期结束之后,少不得要到六部走一遭了。 据说朝廷里现在大动作不断,原先的六部正在进行拆分。 户部要变成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吏部要变成组织部、人事部,刑部变成公安部、司法部,兵部要变成国防部,礼部要变成文化部、外交部,工部则拆分的更多。 如此一来,就等于是凭空增加了不少大佬。 包正很有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将来进入内阁也不是不可能。 前途似锦,但他依旧很烦。 京师里的情况,对于他这个知府来说,不管做点什么都麻烦重重。 前段时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决了一起纵马伤人案,却把他累的死去活来。 因为纵马伤人的家伙,乃是齐国公的幼子,典型的勋贵子弟。 长安府衙的差役前去传唤,结果愣是被齐国公府的下人给打了出来。 老包一怒之下,直接调动所有官差,包围了齐国公府,强行要人。 最终齐国公无奈屈服,把幼子交了出来。 可随后齐国公的夫人,当今皇后的亲meimei就入宫哭诉,把包正描述成了蛮横无行的大恶人。 幸好乾丰帝知晓他的为人,背后夸赞了他。 可饶是如此,包正也感慨不已,对自己将来的继任者充满了同情。 然而他的感慨或许是被未来的继任者听到了,所以也开始同情起了他。 这天大雨滂沱,无法外出,包正难得有点休闲时光,便躲在府衙里看书。 结果翻不过三页,天大的事就来了。 长安府衙外面的登闻鼓被敲响,让老包一跃而起,满面惊慌。 府衙外面的登闻鼓,自然是用来给百姓诉冤用的。然而非大案、要案,是不可以去触碰登闻鼓的。 而且登闻鼓声传数里,便连皇帝也能听到。所以只要鼓响了,衙门就必须要把案件妥善解决。 以往的知府们生怕麻烦,所以都偷偷安排了人,整日守在登闻鼓旁边。有看到跃跃欲试的人,都赶紧拦住,先悄悄地问问情况,以免把天捅破了,到时候给自己招惹大麻烦。 包正却光明磊落,不屑于这么做,所以登闻鼓前并没有人看守。 不过他廉洁清明,嫉恶如仇,数年以来却没有人去主动敲过鼓。 久而久之,甚至很多人都忘记了有登闻鼓的存在。 却想不到,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大事来了。 “快去看看,何人敲鼓?” 包正不敢怠慢,一边让下人更换官服,一边派人出去查探。 既然登闻鼓响了,不管多大的案子,他都推脱不掉,只能接手了。 与此同时,幽寂的皇宫里,乾丰帝的眼中也闪过一丝精光。 “苏河,派人去长安府衙看看,到底是何人敲鼓?” 大乾立国未久,君贤臣明,冤假错案几乎很少发生。天子脚下的长安城,就更加的和谐。 此时登闻鼓却响了,也让乾丰帝关注起来。 长安府衙外面,值守的两个衙役呆呆地看着敲鼓的人,精神完全出走了。 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怀中还抱着婴孩,却把登闻鼓敲得震天响,声声泣血,惹人侧目,以至于他们都忘记了阻拦。 恰好里面的人出来了,看到这两货的呆滞就怒了。 “两个混蛋,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把人请进去,老爷要亲自审案。” 两个衙役如梦初醒,赶紧冒雨跑过去,说了一大通。 那敲鼓的妇人和随后赶来的老父亲却有点意外,没有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他们一直听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都以为这长安城的衙门,恐怕会更加的难进。说不定,还得褪一层皮。 要不是心中实在是恨极了、冤极了、怒极了、痛极了,也走不到这一步。 只能说,长安知府是一个好人。 两人连忙振奋起精神,随着衙役走入了大堂。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府衙内外竟然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即使大雨如注,也抵挡不了国人看热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