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新君
孟南贞的动作很快,可有人更快。 当他赶到承天门前的时候,这里的锦衣大汉将军们早已浑身镐素,肃穆地戒严了起来。 哪怕他是钦差,也不得而入。 进不去就进不去吧,反正见到了负责镇守皇宫的曹化淳。 “曹公,殿下呢?” 孟南贞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如果此时信王在皇宫里,而他在外面进不去,那问题可就大条了。 在天启驾崩的情况下,皇宫里绝对是魏忠贤的主场。 信王的身边要是没人帮衬,恐怕真的会有危险。 幸好曹化淳给了他舒心的答复。 “殿下跪听了陛下的遗旨,如今已经回到王府。稍晚时候,司礼监和内阁会去王府迎驾,举行新君登基典礼。” 这是一个好消息,孟南贞不敢怠慢,转身直奔信王府。 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整个京师已经镐素如云,哀声四起。 封建社会的皇帝驾崩,不管这个皇帝做的好不好,总会有人嚎两嗓子的。 等到了信王府,孟南贞直接被迎进了大堂。 在这里,信王的幕僚们全都在。 孙承宗从陕西赶回来了,孙元化也跑来了,李东阳焦躁地不停走来走去。 信王和信王妃二人则坐在主位上,不停地垂泪叹息着。 天启对这个弟弟是真的好,所以他的死,对信王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孟南贞回来,多多少少缓解了信王的心境。 “先生,您可总算是回来了。” 看着孟南贞尘霜满面,信王十分的过意不去。 这位先生出去将近一载,却给他带回来了数之不尽的好处。 金山银海充实了他的底气,连战连捷增强了他的威望,让他如今变成了天下人共同期待的明主。 现在,对于信王来说,差的只是一场登基大典了。 寒暄过后,孟南贞关切地问道:“接下来,司礼监、内阁和宗人府是怎么安排的?” 他没有赶上天启驾崩的那一刻,所以具体情形还不知道呢。 孙承宗告知了他。 “陛下薨逝之前,亲口拟定了圣旨,责成殿下继位。这一点,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到,已成事实。不出意外,再有一会儿,传达明旨的太监就要来了。” 虽然天启亲口拟诏已经确定了信王继位的合法性,但这份诏书还要公布天下的。 所以在送了天启最后一程之后,信王就只能会王府等着。等到接了旨意之后,才能出发前往皇宫。 然后在那边安静地待着,等着登基大典的到来。 寻常百姓家死了人,可能会有七七四十九日的丧期,还要守孝三年。 显然这个规矩不适用于皇家。 皇帝身负天下福祉,一刻不理事都不行。 虽然有很多皇帝信佛、修道、做木匠活也不理事,但说法如此,谁敢违逆? 所以天启的丧期只有三天,然后就是信王的登基大典了。 可最难过的,就是这丧期的三天。 因为此时的信王要孤身一个人在皇宫里,危险无比。 一旦魏忠贤铤而走险,这三天绝对是最危险的时候。 毕竟后宫里,太监、宫女几乎都是他的人。 在孟南贞回来之前,孙承宗等人纠结的也是这件事。 “就算危险也没有办法,殿下必须要入宫。不这么做,就没办法名正言顺地接替皇位。” 相比起孙承宗等人的担忧,孟南贞则一锤定音。 危险也要去做,毕竟皇帝享受着至高的荣福,自然也就要经历磨难。 “我亲自陪殿下入宫,这三天我会寸步不离陪在殿下身边。” 听到孟南贞要亲自陪同自己共赴奇险,信王的心里暖烘烘的。 “有先生陪伴,便是刀山火海孤也不怕了。” 孙承宗则十分担忧。 “孟先生有完全的把握吗?” 孟南贞仔细地思考了一番,才道:“如今控制皇宫禁卫的是御马监,曹化淳公公是咱们的人,所以武力方面不需要担心。唯一可虑的,就是后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不过这些人手无缚鸡之力,只要殿下身边的防护足够,他们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