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纠缠
很快,一节课过去,课间休息时,青竹再次拿出‘思维学基础研究’这本书,细细的品读。 若是看其他书籍,青竹能做到一目十行了,如果看比较深奥的理论书,就需要细细的品读,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 “修行,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每天,至少专修八个小时?” 青竹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想,‘看来,我的修练时间还是太少了,’满打满算,青竹的修练时间也就四个小时,只有八个小时的一半。 青竹继续往下看,书上说,修行,就是把不好的习惯改掉,改成好的习惯,然而,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想形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而让一个习惯稳定下来,则需要九十天。 青竹读到这里,想到了百日筑基,心想,‘原来如此。’ 佛说,修行之人,需要修慈、悲、喜、舍,这就是一种好的习惯,也是修练一种好的情绪。 很多人都知道,情绪可以影响身体和心灵。 慈、悲、喜、舍就是好的情绪状态,保持这种情绪状态,人体就会分泌出很多有益的物质,缓慢的改造身体。 如果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乐观向上的状态中,人就能健康长寿,这也是修行道理。 青竹细细的品读,越是觉得这本书写的好。 李小婉让青竹读瑜伽师地论,这是一部正经,按瑜伽师地论上面的方法修行,可以成佛,可是,瑜伽师地论太深奥了,很难读懂。 而‘思维学基础研究’这本书就不同了,他用现代语言来阐述修行真理,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修行,让人一看就懂。 修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也就是说,修行之人,一定要先把理论弄明白,把理论弄明白了,再下手做功夫,很快就能上路。 “叮叮叮!” 上课铃声响了,青竹只能放下书本,认真听课。 不过,青竹的脑海中一直在思考问题,‘佛经上说,贪,嗔,痴,慢,疑,这也是五种不好的情绪,需要改掉才行,不然,会影响身体和心灵。’ 慢慢的,青竹对修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他不断的反省自己,又想到圣人所说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与念念不忘有相通之处啊。’ “青竹!”于文慧喊了一声,说,“你站起来,把我刚刚读的两句诗解释一下。” “好!”青竹起身,先把于文慧刚刚读的诗朗诵了一遍,之后,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下。 于文慧暗自奇怪,‘他眼睛看着我,可是,我感觉他没有听课啊,这是怎么回事?’ 刚才,于文慧看到青竹走神了,所以,想提醒他一下,小小的罚他一下,却没想到,青竹的念头清明,思维清晰,根本难不倒他。 青竹知道老师的意思,暗自一笑,‘定境,那可是清明之境啊,真正入定,清清明明,如明亮的镜子一般,可以照见世间万物。’ 如果人处于昏沉状态,那就不是定境,而是魔境界。 所以,想进入定境,就要做到念念不忘,念念清明。 放学之后,青竹回到古记食坊,古心妍见青竹手上拿着两本书,轻咦一声,“你竟然买了这两本书?可以认真的读一下。” 青竹问,“妍姐,你读过这两本书吗?” “读过。”古心妍说,“对我没什么大用,不过,对于刚刚入门的人来说,却是不错。” 青竹走进房间,把书放到桌子上,自己坐在桌子旁边,凝神调息,待身心平静下来之后,这才翻开书本,继续看书。 大约看了三十分钟,青竹放下书本,去洗浴间洗澡。 青竹的修行上路之后,越发的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佛经上说的话,不能放逸。 青竹洗完澡之后,不在看书,即使他很想看,也绝不翻看书本,这也是修行,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修行,就两点,一个是修练专注力,一个是修练意志力。 青竹想,‘大家修行不能上路,也是因为意志不够坚定吧。’ 话说,青竹刚开始打坐的时候,意志也很弱,不过,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每天都静坐两个小时。 青竹上床之后,盘膝而坐,双手结心印,五心朝天,而后,做了一个深呼吸,再把胸中的气缓缓的吐出,这一下,青竹感觉心里畅快了很多,呼吸也慢慢的平缓下来。 待呼吸平缓下来后,青竹缓缓的闭上眼睛,开始做白骨观,如今,青竹已经观到盆骨了,再往上观,就是观肋骨,再观脊柱骨,这种观法,也和道家的大小周天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