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统御诸州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个条件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个条件

    所以在这个时刻,如果能够登上吕布这艘大船,对于李儒来说,那毫无疑问是上佳的选择。

    毕竟看吕布这么多年来的做法和经历。

    对于手底下出谋划策的谋士,吕布是从来不亏待。

    想着和自己身份出身差不多的贾诩,现在都是吕布身边头号谋士。

    在吕布手底下地位尊崇,已经是并州军集团势力的绝对高层。

    这想想就比董卓集团势力有前途多了。

    虽说自己在董卓这边也备受信任,基本上董卓之下也无人敢招惹他。

    可问题董卓其实就是一言堂,而且是非常暴躁的一言堂。

    李儒向来只有提建议的权利,至于合理与否,董卓是否采纳,那都看董卓个人的想法。

    这种滋味,对他而言实在称不上有多么美妙。

    这边拆开了吕布给他的书信之后。

    李儒只看了一眼,就扫到了最上面一行,脸色就有些变换起来。

    “董卓死,并州军可恕君无罪,长安城破之后,将不会在城中对阁下进行大肆追捕。”

    当然了,不仅仅只有这句话。

    下面还有好几行。

    不过下面几行内容,李儒看着是越来越紧锁眉头。

    吕布这个手段就有些高深了。

    是想借用自己的手,让整个长安城四分五裂吗?

    “诛杀王允,吕某可保阁下安然无恙,就此归隐田园,不再过问世事,可安享余生。”

    没错,吕布给他的进一步条件就是要求杀了王允。

    吕布更深一层次的手段就在这儿。

    他前一步要求王允想办法搞死董卓。

    转头就要求李儒出手把王允给了结。

    不是说吕布有多么无聊,非得玩些赶尽杀绝的手段。

    而是因为他觉得王允有必要杀。

    这家伙的存在,对于并州军内部势力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王允再怎么说都是代表着太原王家。

    而且是太原王家的头面人物。

    如果王允顺利的从长安,随着朝中文武百官以及天子回归了洛阳的话。

    那以吕布许诺的当朝三公之首,外加上本人本就十分深厚的名望和地位。

    将会成为朝野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那时候就会对吕布内部统治造成一股潜在的威胁。

    毕竟王允背后就是太原王家,也算是如今吕布势力范围中最大的世家。

    王允不在的时候还好。

    头面人物不在,就剩他俩兄弟,好歹还需要受到吕布的节制,也需要背靠吕布,不可能做出什么小动作来。

    可一旦王允回来了,那太原王家毫无疑问就是找到了主轴。

    就以王允这爱搞事的性格,背地里搞点小动作,玩点什么花样,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现在能够商量着搞搞董卓,等回去了之后,估摸着又对自己不满意了。

    到时候王允说不定又得联络上一批人,谋划着怎么搞自己。

    吕布不想留这种危险因素下来。

    毕竟太原王家对于他现在的内部统治而言,还有很大的重要性。

    吕布不会在现在舍弃太原王家。

    那想要想个两全的法子,只能够把王允给舍弃了。

    请这位王司徒永远的留在长安城,再也回不去洛阳。

    那太原王家可以老老实实的安定很长一段时间。

    这对吕布来说,收获可不会小。

    因此别人可以回去,但王允必须死在这儿。

    也不能怪吕布狠心,手段博弈就是这样。

    只能说王允处在一个不合适的地位,有一个不太合适的身份。

    而李儒看到这第二条条款之后,紧锁的眉头稍微松开了一些。

    这个选项比第一个要简单。

    要董卓的命,对他来说还有些难度。

    难在如何保全自己。

    可是要王允的命,不能说易如反掌吧,但也轻轻松松。

    以往王允可以在长安朝廷中活得相当滋润,不是因为他有多牛。

    而是因为王允就代表着朝廷势力派系,动了他可能会导致朝廷内部不稳。

    但现在董卓都要翻船了,谁还管他稳不稳。

    借董卓的手强行搞死王允,给自己谋求一条安稳的出路。

    李儒觉得这天下简直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接着他又往下面看第三条。

    “分化董卓麾下诸将,说服其中部分投降并州军。”

    “事成之后,阁下可加入洛阳朝廷之中,依旧为朝廷官员。”

    李儒心里如明镜一般。

    这三个选项,其实就是一层一层的进阶。

    就以自己所获得的好处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任务比一个任务强。

    仅仅只杀死董卓的话,并州军只能够保证不主动追杀自己。

    可问题李儒在董卓手底下混了这么多年,惹上的仇家不是一个两个。

    并州君不追杀,不代表别人不追。

    到时候有很大的可能,他还是得丧命。

    而第二个选项,把王允给搞死,最起码他还能获得一张护身符。

    有吕布亲自保证,让他可以安享晚年,了此余生的护身符。

    这要是能成功的话,对于李儒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好出路。

    至于第三条,好处就更明显了。

    说的是能够为朝廷效力,继续在朝中为官。

    但这里可是特指洛阳朝廷。

    洛阳现在在谁的手里,而整个朝廷即将成为谁所掌控,这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

    也就是说,第三个条件就等同于吕布愿意接纳自己,为并州军派系的人。

    愿意把自己给拉上并州军这艘大船。

    如果让李儒来选择,他一定会选最后一项。

    只是很可惜,吕布在信上明确写了,一个一个来。

    必须先杀了董卓,然后杀了王允,再分化其他将领,才能够投入到吕布麾下。

    条件还挺苛刻的。

    不过李儒想想也觉得很正常,自己招惹了多少敌人。

    在董卓手底下做事,各种点子可没少出。

    如果流落到别人的地盘上,那要杀自己的,可不会讲这么多道理,直接手起刀落就把他给咔嚓了。

    而且他的名声又不太好,吕布如果收他为手下的话,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所以条件艰难一些,也显得很正常。

    毕竟身上有污点,想要洗干净的话,就得付出几倍于常规的代价。

    李儒有些头疼的按了按脑袋,随后把这份书信反复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