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各有诡心
水浒大宋正文卷第211章各有诡心梁山军想攻打莘县,如此两千数阵仗,想从巨羊山小道里窜过来是不可能的,风险太大。他们若走大道,必然得打阳谷县路过。 阳谷县隶属京东西路,却挨着河北东路的巨羊山一带,官道向北通博州,向南通濮州,西边是大名府,东面则是郓州,可谓一处兵家要地。 陈良道:“梁山军里但有知兵之辈,都会先行攻打下阳谷县,引为据点。一者可以前尾相顾,二者可以驻军屯粮,略作休整。我若是那晁盖,当以千兵步军驻扎在县城里以作接应,堵住巨羊山大道,以马军来莘县sao扰。莘县、阳谷之间不过百十余里地,快马半日足以。” 道:“我若提前派人守住巨羊山道口,以马军在旁伺机而动,如何?” “不妥。”陈良道:“咱们所能调派的步军唯有六百余数,那山道口周围俱是林子岔道,防不可防,守无可守。” 想想也是,自己太天真了,点点头:“教头有何良策?” “以马军拆分成小股骑队,昼伏夜出地sao扰他们,进则攻之,退则隐于林间。那梁山军若敢派马军强攻,咱们的三百马军足可破之。若他们不敢以马军单攻,必然步军协同共进,阳谷县城守备空虚,咱们趁机烧他粮草。” 陈良道:“他们进不得,退不得,必然要想其他路径。说不定,便会穿过马颊河,先破故城镇,水陆齐下,以官道和阳平镇为点,绕开巨羊山攻打莘县。” 阳平镇,有些耳熟,忽然记起大名府的欧管事曾说过这个小镇地处莘县外围,连着马颊河还有一处官营船坊呢。 他比之梁山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占尽地利人和,且马军战阵的训练水平高,有足够的信心能三百破敌六百。梁山吃过亏,想必也不敢把马军拆散了来打。 不过,打退梁山的进攻不是目的所在,他要祸水东引让梁山把火烧去大名府,以此方便自己火中取栗地做下杀人越货的勾当。 但大名府毕竟是军路重州,以“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州,通利、保顺军合为大名府路”,有晓武军、云捷军、武卫军、勇捷军、振武军、宣毅军各设指挥。 一指挥按五百人算,大名府各州府城分散开来的总计有六十多个指挥,兵马合计三万多人。 梁中书之所以对梁山贼伙不那么上心,底气也源于此,他身为一州知府,也挂着河北安抚使的职责,统领各地兵马都总管、钤辖、都监、团练使事宜等。 若是此刻造反,哪怕砸锅卖铁,满打满算也就能凑个两指挥的马军,加上最多四个指挥的步军。靠这点兵马想割地称王,实在是痴人说梦。 得熬,至少还得熬个两三年的猥琐发育,才能有底气跟朝廷对着干。 只是眼下,得先解决掉一个麻烦。 回去宅院,当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去大名府的梁中书。无奈啊,只因北宋马步军都总管或兵马总管多是由知府、知州等各级地方长官兼任,掌管路或府、州的兵马。到了战乱时候,才会指派武官担任。 两日后,梁中书接到信,当妾的面儿看了一看,随手把信丢到桌面上,笑道:“你家二郎既想求我发兵搭救,何不亲自来说?” “莘县乃二郎发家之地,家眷多在其中,老爷,求你看在奴家面上,调些兵马去助他吧。他,他自己也会感恩与你。” “我要他感恩作甚?” “老爷。” 梁中书呵呵干笑一声:“信里说,那梁山贼军不过是盘踞在阳谷县,而阳谷地处京东西路,非我辖内之地,如之奈何?我且从云捷、武卫、振武里抽调三个指挥驻守故城,以防贼人西进。二郎他自己也有千数厢军,想必是能守住莘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