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科学的小进步
水浒大宋正文卷第345章科学的小进步前番军器监对燧发火枪的弹体进行改进后,如今终于是打造出了制作弹体三段的模具。模具的料子乃是石墨坩埚法后经过至少三次锻打成型的高硬度钢,耗费了大量人力才搞出来。 对于石墨坩埚法不能量产高碳钢的情况,张林也只有无奈接受。 其实宋代已是有高碳钢的生产方式,俗称的镔铁就是高强度钢,不过此法来自西域之国,宋国内所见者少。而且这种生产方式更为落后和耗费人力,因而没有大规模普及开来。 像孙二娘送给武松的两把戒刀就是镔铁所制,吹毛断发,寒气逼人。 坩埚法所用的耐高温黏土也在军器监铁匠们的研发下进行了多方筛选,最后选择了苏州土,其他例如有名的高岭土、湘潭土,广西武鸣土,四川叙永土等在进行试验对比。 同时,军器监的核心铁坊也在试图制作大号石墨坩埚,用以提高高碳钢的产量,以满足军队日益增长的武器钢料需求。 制作子弹的模具使用方式依旧是以人力为主,只不过减轻了人力塑形和加固弹体弥合度的工作量,这一小小的科技进步让得子弹的产量提高了至少三倍。 军器监里。 张林查看了最新制作出来的尖头圆柱体子弹,饶有兴趣地让人试射了几十发,看着血流如注、被打成筛子的实验用大黑猪,众人皆是欣慰表情。 “感觉怎样?” 试枪的士兵想了想,回道:“回主公,准星似乎差了点,应该不是属下射击问题。” 旁边的匠人们立刻变了脸色,却也没敢插话。 张林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士兵考虑半晌,才犹豫着道:“射击之时,属下感觉枪管有那么点奇怪的震荡,具体说不上来哪里,反正就是感觉准星不太对。” 听到这里,崔署长在旁忙道:“主公,这支枪乃是滑膛枪管,要不试试线膛枪?” “好。”张林随即安排人换了一支线膛枪让士兵射击。 砰砰砰! 十几发子弹过后,士兵揉揉肩膀,高兴地道:“准星是高了不少。” 崔署长亦是补充说明道:“主公,滑膛枪和线膛枪,前者容易加工制作,熟练师傅快的话,一天就能磨出一根枪管。而线膛枪管至少得五天,师傅一天能钻一尺的膛线就颇为不易了。” 这就是选择质和选择量的区别了。 张林考虑了番,还是决定道:“优先保证滑膛枪管的产量,线膛枪管专门安排极为熟练师傅制作,保持数量二十比一。” 崔署长松了口气道:“是,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既然条件有限,张林当然不会钻牛角尖地去强行制作线膛枪,这远远无法满足军队火枪兵的需求。不过线膛枪适合那些射击技术出类拔萃的神枪手,可以制作一批装备给他们,在每个百人火枪队里面设置2-3名神枪手,用以击毙敌方将领。 毕竟,这时代的军队,将领和士兵的着装区别还是蛮大的,很容易一眼就认出来。而且将领若是最先阵亡,可以引发战阵混乱,达到最效率的胜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