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水浒大宋在线阅读 - 第374章 威胁金使

第374章 威胁金使

    水浒大宋正文卷第374章威胁金使早在九月份,张林就让军机署、锦衣卫、朝国理事总署三方合作,对周边国家进行邦交活动。但取得的成绩,着实有些上不得台面。

    基本上,这些国家都是持观望态度,按照以往惯例继续派使节前往宋国开封府里进贺,只是象征性地对张林这个叛军政权派来的使节给与一定程度上的礼待。

    至于亲宋的大理和日本皇室,则直接把人轰了出去,着实不给面子,也让朝公署很丢士气。

    当然,也有些小成绩。

    金国把阿鲁弟这个市易官老熟人派来了南地,日本的平氏家族继前番大宗军火买卖后也派了人来恭贺,虽然有点偷偷摸摸之嫌,但总归有人捧场不是?

    讲实话,年会在张林的府邸里举办的确有些寒碜,众多军政、民政内阁大佬们虽然嘴上没说,但暗地里很多人找秘书署的周敏,要求他向主公传达建造宫殿的意思。

    这就跟后世大集团的高级业务员去谈业务为什么开好车、戴好表、衣装不菲是一个道理,你表面文章都不怎样,叫人怎么看得起你?

    张某人也只好不再坚持原先的“勤俭”装逼行为,用一个知府府邸来开设三五十多个人的“国宴”确实比较难堪,便点头同意了。

    不过不是现在开始建造,至少得等北地战略结束后才行,还得选风水宝地,确认宫殿的设计图等等细琐繁事。

    造宫殿的事先放一边,大年初二,秘书署周敏就派人递来了亲手编写的官职名称花册,张林细细阅读一番,发现这些名称大多参考了宋朝廷。当然,其中也有些他张某人的影响。

    比如X县公署衙门,改为X县官署,将衙门作为口头语,取消了在书面公文中的应用。署长沿用宋朝廷的称谓,官方改为知县,口语为县令。

    张林虽然不喜欢开历史倒车,但眼下确实想不出更好的词儿,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地方县府下的官吏们,由吏职公人统改为公职官员。主薄为秘书处负责人,不设后缀。县尉为警务司司长,地方上警务分署一律改称警司。

    张林想了想,在警司的后面添了一个“警所”,用于乡镇地方的警务编制。中枢银务总署名称不变,地方分署改为银务司,他亦是添了个更小级别的银务所。

    凡总署,公署、司、所的负责人皆尊称为“长”,署长、司长、所长等等。

    总署负责人集中在中枢,公署作为次级地方上的府城官府,县级用司,乡镇用所。

    地方行政分了三个大级别,为知府、知县、知镇。另有三个小级别,乡长、村长、保长。

    这样改后,把各种署级衙门的乱七八糟关系给理顺了,级别高低也分的很清晰,而且不用大动干戈地全盘改动,确实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毕竟还未正式宣布立国称帝,很多事不能大刀阔斧地改,将就用着先,以后再完善。

    张林在札子上注释上自己的修改建议,发回秘书总署,剩下的细节修缮就不用在意了,他着实不想年节里还没个消停日子。

    打个长长的哈欠,伸个劲儿十足的拦腰,把杯中还热乎的茶水一口喝尽,朝门外叫道:“刘忠。”

    “在。”

    “备马。”

    “主公,外面下了小雨呢。”

    “下雨了?”张林推开窗户,清冷的空气迎面扑到脸上,夹杂着冰凉的雨丝,整个人一激灵,疲惫慵懒的感觉一扫而空。

    “那算了,你搁外头冷不冷?”

    “属下不冷,这点小雨小风的算个啥,早年我和姐还在北地雪地里搭窝夜宿呢。”刘忠有些感动,却也满不在乎地道。

    “年轻就是好啊。”张林笑笑,忽然脸上笑容挂不住了。

    自己才二十七啊,过的却跟个中年老汉似的生活,宅在府里时候多,难得出去溜达溜达。细算来,上次出门还是十多天前跟白菲菲在东柳巷18号缠绵的时候。

    不过,大过年的出去找人家缠绵似乎不太合适,闹不好后宫里要生怨。想来想去,自己似乎只有睡觉来打发这年假的无聊时间了。

    好在躺下还未多会儿,金人阿鲁弟便单独来拜访他了。

    这厮能来南方的确是出人意料,虽然算不上金国正式的使节,但也能代表金国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的某方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