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基础科学公式标准化
水浒大宋正文卷第395章基础科学公式标准化三酸两碱的研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始终不能进入批量生产环节,只能在实验室里小规模以土法制取。 而且即便实验室里研发出来了,后续研发工作似乎又出现了断口。三酸两碱制造出来了,能干什么? 除了火棉的出现,其他酸碱仿佛毫无大用。 为此,张某人真是刮脑搜肠地回忆后世的化学知识,只恨书到用时方恨少,高中漂亮的化学未婚女老师没跟着穿越过来。 他记得硝酸是HNO3,硫酸是H2SO4,盐酸是HCI,烧碱是氢氧化钠NAOH,纯碱是碳酸钠NA2CO3,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自己捣鼓化学方程式了。 笨人也有笨方法,最简单莫过于分子化学式的拆解与重新组合。 就比如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NO3可以拆分成H NO3分子,而NAOH可以拆分成NA和HO氢氧分子,按照分子间的反应,应该会溶解成硝酸钠和水。 至于硝酸钠又能做什么?抱歉,张某人是真的没想起来,反正将来肯定有用就是了,先搁置这个玩意。 通过实验室的实验,也证明了笨方法是可行的,两种物质反应会出现放热现象,虽然反应后剩下的物质没法验证是什么,但不妨碍先定为硝酸钠。 那这就玩头多了。 于是硫酸和烧碱反应,按道理应该产生硫酸钠和水。至于硫酸钠能干嘛,抱歉,他依旧忘记了。 还有盐酸和烧碱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氯化钠,这个他倒是知道。食盐嘛,瞧瞧,这不就是一项伟大的化学发明么,虽然成本有点高。 知识这玩意也会让人上瘾,你要是处在知识的海洋中或许还不自知,但你若是亲手一层层地解开那些神秘的面纱,知识就如一个个美貌仙女般在面纱之后吸引着你往前摸索,深入探索,直至得到她回馈的宝贵源泉。 除了化学,张林也斗志盎然地把手伸进了物理的奥秘之中,针对蒸汽机停滞不前的研发问题,他首先就要解决精密加工问题。 要解决精密加工,除了机床,还得优先完善和规划测量单位。 现在市面上用的单位太杂乱了,又是步,又是丈,又是斗、石的,张林来到北宋五年半了,很多时候还要在纸上算一下才能做事,实在是不方便。 而且古代测量单位太粗略,一丈三米换算下来很不整,所以不是张林崇洋媚外,是的的确确觉得米、克、千克、吨这些概念比较简单明朗。 以前的他管不着,不过新生代孩童的教学必须从基础抓起,为了方便以后科学的进步。 他穿越来的装备中有一支圆珠笔,圆珠笔的背面挂耳上是一个厘米的刻印图案,还夹杂着一段厂家的育教广告。 张林真是感谢这个厂家八辈子了,先把圆珠笔上的一厘米刻度截取下来,然后对比这时代的一寸。 真是特么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没想到市面上的一寸居然是不同的,南方一寸普遍是3.06-3.08厘米之间,而北地却是3.16-3.18之间。 这特么就尴尬了,以哪个为标准? 然而张某人最终还是以南方为标准,毕竟南地是他的发家致富地,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百姓们也习惯了变法,接受能力比较强。 于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丝米、忽米这些单位正式出炉,把“斤有所短、尺有所长”的破规矩彻底改掉。 接着便是规范斤这个概念。 张林穿越来时,是带着山地自行车的,自行车前杠上的水壶便有毫升的单位,按照后世的500毫升水为500克,那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当然,水不是用随便河里或者井水,而是用玻璃片收集水蒸气。 结果也让他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宋斤比后世的斤要重,却也没想到宋斤居然足有640克上下,按照宋斤换算十六两,一两便只有4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