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中投行
北地全线开战后,辽人百姓由于各种原因大量涌入中原躲避灾荒。他们对于服劳役根本没有怨言,能有一口饱饭吃的就行了。 在朝廷的各种势力争夺下,将近二十余万名辽人被分配到了工建总署、农政总署和商务总署、军部手中,有效刺激了国内正在进行的国道、水利工程、码头建设等项目。 这些项目都需要庞大的劳动力,汉人劳工愈来愈少,主要是高丽、日本、交趾、蒲甘、占城国、西夏战俘、金国战俘、辽人来充当,管一三顿饱饭,还有少量的工钱拿,算是对得住他们了。当然,其中金国战俘是没工钱的,不管里面是蒙古人、辽人还是女真人,统统在矿山里劳役到死。 军部对营伎的需求一向很高,盖因朝廷文官们『插』手反对,军部才被迫把营伎服役时间硬『性』规定为一年。 反正前线拼命的伙子们精力旺盛,休整的时候大多会在营伎身上发泄发泄,别,怀孕率还挺高的--只是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罢了。 只要营伎在一年服役期怀孕,立刻就能获得国民身份,被调回到专门的地方进行生养。生养出的孩子由中华国朝廷负责养育,养育到三岁以上就可以让民间百姓领养。 从中华二年起,军部开始搞营伎措施后,至今为止为国家增加了将近三万名新生儿,也算是不的贡献。 士兵们为国家玩命奉献之余,还能创造人口,对此朝廷也不强硬了,捏着鼻子把营伎最低年龄从三十岁下调到二十五岁。 当然,此事不甚光彩,出去也不好听。所以朝廷没有设立律法明令,由军部负责管理营伎事宜,内务署负责监督。 为鼓励生育,朝廷在中华三年起就颁布了奖励政策,百姓在第一胎的基础上每多生一个孩子,就减免10%的土地税赋。当然,土地仅限于个人分配的最低五亩最高三十亩个人田产,不包含从官署里额外租种的土地。 现在国内的南方水田一亩地价由官署回收的话,已经涨到了一百一十七元,由官署转租承包出去一年才收三十元。西北一带的土地每亩转租费,堪堪十六七元。 大量西夏、回纥、辽人『妇』女涌入中原后,被朝廷分配到各地进行开荒,大量的新田被开出来。 等这群『妇』女劳役期满后,当地官署直接按政策分配给她们一些,另行对外招募外来汉人男子来承包种植。汉人男子来后,不但享受土地承包的优惠政策,还能跟当地外族『妇』女结合成家庭。 反正这种事是先到先得,越早来越能选到样貌不错的外族女人,只要符合朝廷的一妻五妾法就校嫁过来的外族女子自然是要把土地当成嫁妆的,还可以跟当地官署申请最高限额三十亩的未满额土地。 所以,一个赤条条的汉族光棍只要跟债券交易所借个五百元的启动资金就可以来到大西北过好日子了,连找老婆的麻烦事儿都省了。 而且,债券交易所对放贷给这群去西北种地的百姓特别放心,因为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分期偿还债务,基本上三年以内就能还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