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一枝独秀?
以下习俗仅代表邻州地区。 大年三十,吃年饭,或者又叫团圆饭,中午吃。 大年初一,吃大汤圆,有人喜欢糖馅儿,有人喜欢rou馅儿。 大年初二,吃面条,走亲戚。 大年初三以后的,就记不太清了。 反正就这样到了大年初五,丁升就接到了杨怀谷的电话,说量子雷达团队全线开工,他该下去报到了。 “杨院士,这年还没过完呢?” 丁升这么多年没过春节,自然是想在家里多呆几天,多陪陪父母和爷爷也是极好的。 “我们过春节,外国人可不过,再拖个几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可就跑前面去了,差不多就得了。” 科技竞备,争分夺秒。 事关重大,轻重有序,杨怀谷这话有理有据,丁升就算不走,估计家里的父母和爷爷也要撵他走了。 模拟量子计算机的任务在年前已经完成,临时组建的计算机团队也就解散了,丁升到了渝州直接去了机应实验室。 有了新设备的支持,量子增强技术小组渡过难关,吸振降噪器的设计研制正式步入中程。 从杨怀谷那里领了新年任务,丁升却没有马上离开,反而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杨怀谷身边转来转去。 “有话就说。”杨怀谷脑袋都被晃晕了。 “这次的任务完成以后,我想请辞团队,然后去参加华夏大学生创业大赛。”量子雷达研制成功是早晚的事儿,这边少了他不打紧,所以丁升直说了。 “半路请辞,你这趟可就白来了。” 这次研制一旦成功,丁升作为团队一员肯定是有一份荣誉的,何况他还提供了吸振降噪的论文,以及利用量子态作为接受对象的概念。 只要待到研制结束,功劳薄上必定有丁升浓墨重彩的一笔。 半路退了,属实可惜。 杨怀谷也算是为他的前途着想。 “虚名而已。” 丁升满不在乎。 毕竟,只要他愿意火力全开,就目前团队研究的这种量子雷达,配足设备和一群大劳力,最多十来天就搞定了。 到时候,十二月计划还得改名十日计划。 多费事儿啊。 而且根据关雎“碰巧”获得的消息,华夏量子雷达团队在研制速度上已经全面领先于各国,只要一切按部就班下去,第一台正式的量子雷达在华夏诞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