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岁币(本章可以不订阅)
见到阿二、阿三、阿四三人跪倒在地。 董天成忙伸手将其三人扶了起来。 有些事情。 之前不告诉他们,是因为火候不到。 现在是时候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了。 所谓的真相。 也就是十多年之后发生的那些事情。 即北元灭宋之战。 通过这几日对朝堂的了解,董天成发现,朝中的情况,远比他想像当中的那么复杂与危急。 不少朝堂大臣,对于北元鞑子,都是持乐观态度的。认为大宋王朝有长江天险,再加上水师犀利,故北元鞑子是不可能越过长江,直扑临安城的。一个小小的襄阳城,就让北元鞑子围攻了十数年,至今仍然没有陷落。 故大宋不可能亡于北元鞑子。 必要的时候。 可以花钱买平安。 这里的花钱买平安,指的是岁币。 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观宋一朝,岁币始终贯穿其中。 以辽为例,就大势而言,澶渊之盟后岁币给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仁宗时增加到五十万匹两,每年定期缴纳,到徽宗时宋辽开战,就不再给辽岁币了 接着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不用说,这笔巨额赔款,长期成为北宋人民额外的沉重负担。 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本是耻辱之约,是己方在对方强大兵力之下,以钱财取代向其称臣纳贡的一种手段,但是不少所谓的砖家,全都大肆鼓吹,说正因为有了所谓的澶渊之盟,宋辽两国才能长期友好合作。 这番言论。 分明就是扯蛋。 维持国家威仪的唯一手段,是兵力,是强大的兵力,只有强大的,令敌人不敢随意乱动的兵力,才是国家最最强力的保证。 花钱买平安,只能买一时平安。 还有西夏,本为弹丸小国。在西夏sao扰宋朝边境时候,宋朝上下君臣,思量的不是起兵平叛,而是用花钱买平安的手段,来平息事态,只因为西夏弹丸小国,以岁币名义,有损国家威仪,故改用宋皇赏赐之名头,每年赏赐大批的银绢给西夏人。 连西夏此等弹丸小国,大宋都花钱买平安,更何况是兵力远比西夏强硬的金朝? 公元1120年,辽国衰弱。 宋徽宗派人从山东渡海,前往金朝会见金太祖,表示愿意夹攻辽朝。双方约定灭掉辽朝之后,北宋收回后晋时期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失地,北宋把每年送给辽朝的银、绢,如数转送给金朝。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海上之盟”。 仗都没有打,便急赶着给人家送钱。 妥妥的冤大头存在。 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北宋王朝的确成了冤大头。 宋金夹击辽国战役期间,金国按计划打下了辽的几座都城,但童贯指挥的宋军,却在攻打计划中由宋朝占领的燕京时,吃了败仗。童贯为了逃避失败的责任,暗地派人请金军攻燕京。 金军一举拿下了燕京,不肯还给北宋。 没奈何的童贯,只好使出银弹,答应把燕京的租税每年一百万贯钱献给金朝,才把燕京赎了回来。 这样一来,宋朝不仅每年要给金国三十万匹布,二十万两银,还要多给一百万贯钱。 更加惹得董天成揪心不已的事情,是这一仗,让金朝看穿了北宋王朝的腐朽,公元1127年,靖康事变发生,北宋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