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新校场
铁矿和农庄,颜硕都要求按一日三餐供给的。这也是为什么农庄那里的人,家里人活不下去时,会跑到农庄外等着,因为在庄里干活的亲人省下一顿吃的,他们就能活下去。 这年头,大多数地方,甚至在府衙当差的差捕们都只得一日两餐,何况普通百姓?所以,能有一日三餐的供给,省出一小半来给家里老小也正常。 穆英领着颜硕和张良返回张良暗藏八卦迷阵的居住区,一路上,颜硕看到,居住区已经扩大了三倍多,但和张良当初告诉他的一样。 整个居住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可以层层嵌套,环环相生,一圈一圈往外扩展,沿着早就定好的四相八方兴建房屋,而不影响八卦迷阵的使用,甚至层数越多,迷阵的作用越大。 颜硕以前虽然来过,但此时再次进入,若没人带路,还是两眼一抹黑。一路之上,从穆英口中又了解了一下铁矿现在的情况,和张彪说的大体差不多。 吃过午饭,穆英将所有韩国遗民,旧部都招集到居住区外的一块新平整出来的空地上。 兴建之初张良预留在居住区正中的一块校军场,也可容纳四、五千人左右。但此时人已过万,根本不可能在居住区正中的校军场集中。所以,穆英在一个多月前,又在居住区外的东边新平整出来一块可容纳数万人的空地,称为新校场。 校场很简陋,只砌了一个两米多高的点将台,其他什么都没来得及布置。颜硕和张良随着穆英来到校场的时候,校场上已经站满了大半个校场的人。 穆英见颜硕站在点将台下,并没有上去,有些局促道:“回少主,这新校场半月前才平整完,所以……还没来得及挂幡题匾,实在是……” 颜硕其实并不是觉得这新平整出来的校军场地有什么不好,他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阵势而已。就算他上大学时,开全校大会,他上的那所三流大学也只有四、五千人左右,今天一下多了一倍还多,而且他今天还要上台,这多少让他有些小紧张。 听到穆英的话,颜硕才从失神中清醒过来:“没事,万事开头难嘛,短短几个月,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了。 至于什么挂幡什么的,我觉得没必要。如果真要布置一下的话,我觉得不要挂什么幡,而应该将韩国祖上姬万老祖发起于韩原,以封地得姓,而后,历代韩国先祖率领韩国先民们,战天斗地的经历刻之以记颂,传扬下去,以激发我韩国遗民爱国,复国,愿意为国而战的信心,决心更好。” “这……”穆英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制作。 张良却听出来了:“少主说得对,我觉得应该在这校场四周立八根石柱,将我韩国姬万先祖发起韩原,助晋败齐,分晋扩疆,周室正统,讨灭郑国,申相变法,破函谷关,迫秦还地等韩国的大事,记刻其上,以标示我韩国之功,彰显我韩国之德,颂扬我韩国之辉煌。” 颜硕虽被张良拉夫,当上了韩国少主,但韩国的历史他并不是太清楚。但是张良清楚,只要颜硕提了个头,张良就能给他补齐。这也是颜硕不是太抗拒韩国少主这份差事的原因之一,因为他觉得与张良“共事”很默契,很轻松。 穆英无法像张良那样稍一思索就能列出韩国的八大“丰功伟绩”,但张良说的那几件大事,对于韩国曾经的将门、世族的后代来说,还是知道出处的。 所以,听完张良的话后,穆英眼中也是闪过数道精光:“好!就这么办,我马上安排下去,在校场四周立石柱,以记颂我韩国的辉煌!将来还有可能将校场后面的铁山上,立些石柱,将韩国列代国君的事迹刻于其上,以供我韩国千万子民瞻仰。” “铁山?”颜硕看着校场后面几乎全是石头的光秃秃的山梁问。 穆英解释道:“是的,后面这山梁并没有铁矿,但是满山梁都是一种质地发红的岩石,所以,现在被大家称为铁山了。” 颜硕边看边想了一会,似乎想到这全是岩石的山梁应该也有用途,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也就不想了:“这校场周围的柱子其实不用石柱,你可以到农庄找宗能要些水泥,用水泥来砌柱子,又快又方便,而且,水泥没干之前,在上面刻画,刻字都非常方便,砌筑加工比石头强很多的。 特别是速度方面,那么大的石柱子,你一根还没刻完,用水泥的话,只怕三四根都起来了。” “水泥,那东西不是用来建房屋的么?还能这样用?”穆英不是太懂:“我上个月到过农庄一次,他们用新烧的水泥,建了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和苏庄主说以后我们铁矿上也想用水泥建房,他跟我说水泥现在才建了五个窑,暂时只够农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