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秋土豆丰收
筹建了小半年,忙了几个月的龙山学校终于开学了,颜硕直接住在学校里。一边教学生,一边教教师,这一忙又是几个月过去,时间已经到了秋末冬初。 教学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经过几个月学习,这第一期的一百多名学生,大多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字,基本的加、减、乘、除也都学会了。 当然也有本身资质就差一些,悟性跟不上的,这样的学生差不多也有三十多个。颜硕不想拖时间,直接让这些跟不上的学生单独分出一个班,由庞章继续教他们,能跟得上的继续往前赶。 还有非常优秀的两个学生,颜硕直接将他们选出来,当成下一任的教师来培养。这两人全是张良送来的士兵,年纪不太大,一个十六岁,叫毛义,另一个也只有十八岁,叫张智。 这两个人曾经跟随前少主,在阳翟参加过两、三次战事,年纪虽不大,悟性都非常高,特别是张智,原本就是张良家别支出来的人,有一定的贵族血统,曾经就读过书,识得字,所以,学起来比其他人都快,都领悟得透彻。 种下的一千多亩土豆已经到了收获期。颜硕直接让学校放假,带着一百多名学生到田地帮忙。 哪怕只有七、八岁的学生,也不落下,全都带着,到田地帮着拾土豆,装土豆。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懂礼貌,也是学校倡导的宗旨。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小龙山 小龙山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满山茶叶香 …… 绿衣带着学生们,一边干活,一边唱着颜硕改了《南泥湾》词的《小龙山》,开始还只是学生唱,到得后来,大多在田地收挖土豆的村民们都学会了,也一起跟着唱了起来。 近两千人齐唱《小龙山》大家都觉得干活也不那么累了,收挖土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而颜硕还是和第一茬土豆收挖时一样,让庞春姐妹在田头架起大锅,煮土豆。让所有参与收挖的村民,学生们都可以放开肚皮吃土豆。 两千多人收挖一千多亩土豆,每人平均下来只有半亩左右,所以,一天就收挖完了。颜硕让一百多名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拿着纸笔,记录收收挖上来的土豆,称一篮子就记录一笔,记完后当场计算。这就是个简单的加法累加,所以,学生们全都会。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土豆就计算好了。 秋土豆的产量没有春土豆的高,平均每亩只收到一千六百斤左右,种了一千二百多亩,也是收了一百九八万多斤土豆。 “还不错。”颜硕看到最后绿衣交上来的统计总产量后说道:“秋土豆比春土豆的产量稍差一些,这很正常,而且今年秋天雨水有点多,土豆不太喜欢水涝,所以,这也影响了一些产量,不过每亩一千六百斤也算达标了。” 苏让听了这才展开眉头:“主人的意思是秋土豆原本就要比春土豆产量低一些?” “是的,秋土豆一般都要比春土豆产量低一些。”颜硕说道:“虽然我选用了最好的秋土豆品种,但秋天种植,不论从气候,雨水,温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土豆生长,产量比不上春土豆是正常的。” “那玉米呢?”苏让问。 颜硕说道:“也一样,都会有所减少。所以,有句话叫‘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生得顺时,长得适季,本来就占尽了天时地利,自然要好一些。 但是经过对品种的培育改良,能让庄稼适应秋冬气候,再多种出一季,收获到春种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就是人为的介入,能有这样的收成,已经相当不错了。” 苏让仔细地听着颜硕说的话,然后点头说道:“是啊,一年种了两季,这在以前,我师傅都不敢想,这简直已经是奇迹了。” “嗯,你派人送十万斤到铁矿上,让他们也尝尝我们第二茬种的土豆。”颜硕说道。 苏让叉手应道:“好的主人,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多驾几辆马车送去。” “好,过半个多月,秋玉米又该收了。”颜硕问苏让:“如果缺人手,就着送土豆的时候跟张良说一声。” 苏让摆手道:“现在不缺,已经有两千多人了。” “不缺就行,那我就把铁矿上轮流参加农耕的人都派到陵村去了。” “可以,陵村现在开垦出了多少地了?” “陵村从小龙山这里调拔过去三千多人。但是土地比小龙山多很多,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也只翻耕出一万亩左右。” 颜硕叹了一声,接道:“而且,那一万亩原本就是村子附近的好田好地,比较好翻耕开垦。 我下一步,还想将村子附近那些长满杂草的田地开垦出来,争取明年让陵村的耕植总面积达到一万五千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