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计划北上
就在张良和穆英他们轮换着盯着那台高倍望眼镜观察江对岸的楚军时,楚军的中军大账内,项梁却正在训项羽:“你的手下为何还不收拾东西?难道要我去给你们收?” 项羽有些气愤道:“凭什么我们要绕路,韩国军队不也是反秦的么?” “对啊,韩人也是反秦的,跟我们是同样的目的,当是携手而非敌对,如今他们已经占了广陵,我们能去打他们吗?” “我们渡过江去,不打他们不就可以了?”项羽还有些不服。 项梁摇头叹道:“你呀,他们要是能让我们渡江,为什么还会在对岸安营扎寨?如果强渡,且不说我们要背负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如果他们半渡而击,我们将会损失惨重。 现在咱们一路北上,几乎招不到多少兵马,仅有这三万兵马,还大多是从会稽吴中带来的,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至少,在我们实力发展到无人匹敌之前,一定不能四面树敌,而应与所有举义反秦的势力结盟。” 项羽听了,也是叹了一声:“原本以为,只要我们打出了反秦复楚的旗号,楚人便会纷纷涌来,一举成为反秦最大的势力方,想不到却是现在这个样。” 项梁点点头:“秦始皇虽死了,但余威尚存呐,我们楚国,在所有被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土地面积最广,人口最众,然如今之楚人,大多还是观望的多,敢起来反秦的少。” “观望都不说了,我还听说,有的楚人为了怕被我们征兵,请人砸断手脚。以伤为由拒入我军。”项羽恼怒道:“男儿大丈夫,当干一番大事,难道入军伍还比成为废人差?” “男儿大丈夫就该入军反秦,干一番大事,那只是你认为。”项梁站起身来:“砸断了手脚,等我们走后,养几个月就能好了,被我们征兵后,一上战场却是生死难料,这笔账,他们比你算得精。” “那怎么办?”项羽抬头看向项梁:“现在咱们这点人马,渡过江去后,面对的可是几十万秦军,只怕撑不了多久。” “江是肯定要渡的,我楚军既然高举反秦的大旗,不渡江如何打到咸阳去?”项梁在帐内走了两步:“所以,咱们得找些贤能之人来辅助咱们,让楚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才行。” “叔父的意思是有眉目了?” “嗯,我已经四下派出人手打探了,据说在居巢一带,有一位大贤,名叫范增,虽年近七旬,然好出奇计,有大智慧。”项梁说道:“领军打仗,你我叔侄不输于人,但管理内政,出谋划策,却是你我之短,必须有奇人高士相助才行。 如今,既然韩国占了广陵,我们正好送他们一个人情,沿江西进,寻找其它合适地点渡江,我说的那人,就在巢湖附近,也要沿江往上游走些距离正好找他。” “既如此……也罢!”项羽站了起来:“我曾经在终南山麓,欠他们一个报信之情,既然他们不让我们在此渡江,就当还他们那次的人情了,不过以后再敢挡我的路,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楚军没有按历史上那样,直接从丹徒渡江,破广陵北上,而是绕道渡江,从巢湖一带北上,这倒出乎颜硕的意料之外。他原以为,按项羽那臭脾气,肯定不会轻易绕道,想不到楚军还是绕道了,肯定是项梁压着项羽。 无论如何,楚军没打广陵就是好事。不然的话,数万大军过境,哪怕不攻打广陵,颜硕城外的铁矿,农庄,只怕都难保,毕竟几万人要吃要喝,楚军又不像颜硕一样有稳定的产业,凭什么支撑,肯定是一路打一路抢的。 颜硕独自坐在窗前喝着茶考虑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楚军在广陵没渡江,肯定也要到别的地方渡江北上的。 他们一渡江,再招了范增,拥戴一位楚怀王出来,实力便会大涨。而陈胜、吴广,虽声势浩大,但才起义几个月后,就会失败。既然韩国反秦的旗号已经打开出来,就不能再窝在广陵了,得有所行动才行。 想明这些,才回广陵住了一夜的颜硕又骑马跑到江边韩国军营。 “楚军已经走了,广陵暂时不会有危险,就算有危险也将是来自北方。”颜硕走进穆英的中军大账说直接说道:“我们得出兵了。” 张良眼睛一亮:“怎么个打法,请少主示下。” 穆英和李正也站了起来,颜硕说道:“我早说了,怎么打你们说了算,我不管。我只要你们以收复韩国故地的名誉,率军往西北上去,先把寿春给占了。一来我们有个落脚点,二来,也能扩大韩军的声望。 而且先把住从广陵通往西北韩国故都阳翟的门,时机成熟时,再把韩国故都阳翟拿下,然后看情况,将三川,南阳也最好拿下。 三个城形成一道封锁线,任何想西进攻入函谷关,武关进入咸阳的人都不能让他们过去。” 颜硕自然知道,刘季就是趁着项羽北上硬顶着章邯的秦军主力的时候,根本不与项羽讲什么义气,直接从南阳溜过去,再听了张良的计策,用钱财买通了武关守将,开关放行,混进了咸阳,才得封汉中王的。 就算是这样的时代,百姓也不全是傻子,刘季虽然给自己编了一个赤帝之子的神话故事,但也没几人鸟他。但是他先进了咸阳,被正式封了汉中王后,情势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颜硕才决定,既然要收复韩国故都,不如将阳翟城上至三川,下至南阳的三城都拿下,形成一道封锁线,堵住刘季投机取巧,先入咸阳被封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