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兵不血刃
沿江西进的楚军,在项梁带领之下,一路西行拿下了江乘,丹阳,金陵,鸠兹,直达彭蠡泽(鄱阳湖)并收编了英布,然后渡过长江,又攻下了衡山郡的邾县,并继续向北进军,至巢湖一带集结整军,筹集粮草。 这便是其他义军与韩国军队不同之处,韩国军队有坚实的大后方广陵。可以源源不断供给前线粮草军需,而其他军队,边打边筹集粮草。如果打了大的郡县不停下来筹集粮草,就没办法继续再打了。 “叔父!” 项羽大步走进项梁在巢湖边设的中军大帐,直接问道:“我闻韩军已迅速席卷了广陵西北数城,我们为何迟迟不进兵北上?” 项梁放下手中的竹简:“羽儿呀,我们从吴中起兵,一路北上,也破城占地十几处了,但是我们眼下仅征招士卒不过三、四万。 如果再急进,势必造成内虚之弊,而且兵马增多后,咱们的粮草供应不上,需要休整抹粮,捕鱼晒干充作军需,所以,我才命大军集结于巢湖之滨,乃是巩固充实之意。战之道,疾如箭失,缓如洇土,当进则进,当缓则缓急不得。” “叔父之意,侄儿明白,不过,这韩军自广陵举兵以来,韩旗所向,无不披靡。侄儿担心到时他们可不仅是复韩,甚至连楚地,魏地都要占了。”项羽有些不愤。 项梁笑了笑:“天下未定,谁占都是暂时的,我们打下了十几座城池,能分兵去占着吗?还不只是取些财物粮草就放弃了。他韩军现在占了又若何?战之道,岂是一城一地之得失? 那陈胜小儿狂傲嚣张,才下数城便自封张楚王,衣食华美,不与众乐,其下必反之,不会久矣。 什么齐王,魏王,更是只为一己之私,当不得英雄。吾军之所以在巢湖安营扎寨,只为一大贤矣。” “莫非是叔父曾说过的范增?” “然也。” 项梁说道:“战事者,有战有事,战者,你我叔侄无惧矣,然事之道,依小事,见大事,据微推著,放眼全局,整军备马,乃战前料事; 占大义,取大仁,安抚百姓,稳固地方,此乃战后平事;经天纬地,善运筹,握大局,谋发展,此乃执天下事,这些方面皆你我之短,故,必请贤德以助之,方可成就大事啊。” 项羽想了想说道:“侄儿却以为,战之道,将以智勇,卒无惧死而已,如今,叔父为一贤德而误我军之功,惜乎?” 项梁笑道:“岂不闻,磨刀不误砍柴功耶?我军在此集结休整,非是徘徊,而是积攒实力。 而且,据探哨回报,那韩军自起于广陵,后辗转东阳,盱台,东城,直至寿春,虽所下之城不及我楚军多,但其攻城之速,闻所未闻,进军之疾,世所罕见,难道不值得我军仔细参详?” “叔父的意思是您已经派出哨探……韩军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察于微而知其著。” 项梁接道:“自上次你们得韩少主之助,侥幸从终南山麓下逃回后,我便派人探查韩国的动向了。如今,他们起得突然,却强得让人侧目,吾心甚忧,所以,已经派出信使,欲与韩联手反秦,而非是与之为敌。” “哦?”项羽追问道:“叔父早有预谋?” 项梁挼了挼胸前的长须说道:“只是得到一些消息,不过却是很混乱,韩成此人,很是矛盾,先是惧死,化名为颜硕,深藏不露。后又不顾成败,派张良于搏浪沙刺秦。 前者,不察局势,于阳城起兵反秦,遭至大败;后又藏于广陵,隐而不发。纵观此人,有时胆大妄为,暴躁无谋,有时又小心翼翼,如卧水之龟,不动身形,实在叫人看不明白。 不过,无论韩成怎么作为,他们刺杀秦始皇在陈胜先,举兵在天下豪杰之前,韩国已稳占反秦第一杆大旗之名头,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至少,其过往之举,已经让天下人以为,韩国乃天下反秦之先锋。若他们不跳出来,陈胜、吴广当为反秦之首耳。 如今,他们韩国又再次树起反秦大旗,天下人都必将高看韩国一眼,所以,我们只能与之友,而不能与之敌。” “就韩王孙韩成那草包?就算有张良那样稍有些智计的人相助,也成不了什么大事,难道我们要屈身与之结盟?” “战必出师有名,至少在这一点上,韩军是出师有名的,我们要与之为敌,天下人将会作何想?” 项梁接道:“而且,张良此人也非是你所说的稍有智计,韩军每到一处,必助百姓,前有反秦先锋之名,现又有义助百姓之仁举,隐隐已经有王者风范,楚军欲成大事,必先不能与之为敌,需徐徐图之。” “那好,既然叔父早有定计,我就不管这些了。”项羽心里虽有些不满,但在项梁面前,还是比较听话的:“我只要有战打就行。” “可!”项梁说道:“如今,北地秦嘉于东海郯城一带起兵,刘季在沛县一带起兵,彭越在东阿巨野泽一带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