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两位老板
整个行业,如果说正规与否,那绝对符合二八定律: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设计院或公司,是正规的,真正在做设计。其余百分之八十的设计公司,老板们是大家眼中牛逼的社会精英和中流砥柱。但我看来,都只是靠上面关系接项目,下面设计人员做项目,敛财而已。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只接了建设局几个极小的项目。 旅游环线项目,也搁置着。 我有点心急。 程静倒挺乐观,说我今年走大运,很快会发财。不时憧憬换车换房生二胎。 其实仔细想想,按目前形势,环保查的这么严,就算做完建设局所有项目,一年下来,也就百万设计费。到我手里,也就二三十万,根本不值得我报多大期待。不像施工项目,一个项目就可以盈利几百万。 但我这段时间,居然一方面傻傻守着吴天,另一方面削减脑袋钻营建设局,把他们当成唯一的财神爷。 最近在他们身上,为了拉关系,没少花钱。 有天下午,刘辉打电话,约我在一家茶楼喝茶。 我过去找到他,桌上已经泡了两杯茶。 看来,他有话要说。 打过招呼,他开口道:“董乐,我想了很久,要不你还是来公司帮我跑经营吧,保底年薪二十万,按项目提成百分之二十。只是需要跑的市场,基本都在蓉城以外。” 我粗略算了一下,每年跑三百万合同,那一年下来,可以拿六十万。这在蓉城,也算高薪了。 但区建设局市场,刚刚打开。 我不知道他有几个意思,见我攀上吴区长这条线,想拉拢我?怕我抛弃他?抑或是真看上我的能力了? 想了想,去刘辉那儿,优势在于高薪。劣势在于经常跑外地,家庭和区建设局业务都无法随时照料。 况且,万一区建设局项目如果很多,那肯定忙不过来,根本没精力跑外地。 所以,我想了想,给刘辉回复是:“再看看情况,如果我这边区里没多少项目,我就去你那儿。如果区里项目多,那就把孵化园区分公司工作开展起来。” 他表示同意。 大官人叫我去找他,有事相商。 再次来到建设局。大官人说:“最近有两个小项目,你联系乡镇,等下我把联系方式发给你。这两天我要去丽江玩几天。你小心你老板,他在建设局根基很深。” 我背后窜起一股凉气。 他接着说:“不是吓唬你,只是好意提醒。暂时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问他:“咋想起去丽江了?” 他说:“最近聊了个女的,她说想去丽江,陪她去。哎,好不容易才请好假,又跟家里说考察学习,累啊。” 我笑了笑:“体制内,确实麻烦。等哪天当局长就好了。” 他说:“董乐,我们都要快点成长起来。你是知道的,即使没有吴天,如果我能做主,也会让你做建设局的设计。因为我心里知道,你小子跟其他老板不一样。你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孤傲,虽然我不知道你到底在忧郁什么。但知道你有底线,不会唯利是图,算得上有情有义。” 他还真看走眼了,可能是我跟他还没有利益冲突,还没出卖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