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技术交底
以前每周一早上,都要赶去公司开会,匆匆忙忙。 现在早上悠闲地泡杯茶,看着群里大家抱怨堵车。 回头想想,八年来,每天都那么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真的有必要吗? 以前同事们算过,为了做项目,经常跑现场或者出差,每年起码跑四万公里,可以围绕赤道一圈了。这些年围绕赤道跑了几圈,又回到原点,相当于白跑。 八年来,为了工资,做过的项目,大大小小,起码有两百个。 没有一个让我感到满意,也没给我带来一丝成就感。 翻看通讯录,八年来认识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个,形形色色都有。可是到今天还在来往的,一双手都数的过来。而要说想继续交往下去的人,一只手就数的过来。 都说三十岁之前,靠劳作挣钱,三十岁之后,靠人脉赚钱。可在我看来,如果仅仅为了钱,两者并无区别。 如果再埋头干到退休,继续干不喜欢的行业,拿生命换金钱,我绝对在风烛残年的时候,悔恨此生虚度。 正在胡思乱想,接到赵部长电话:“董总,你有时间不?来局里一趟。”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看看时间,已经快中午,赵部长他们应该是开完例会。 来到投资公司,见堤防项目的两个设计人员也在。 赵部长说:“今天上午我请两位工程师过来,是想请他们把河床回填线降低两米。可两位说不敢调,所以就请你过来商量一下。” 原来是这样,施工单位肯定找过赵部长了,想下调回填线,盗采砂卵石。当初知道这个项目不是张教头做以后,我就没让下调回填线。现在看来,上面下来的这家施工单位,也不是什么好鸟。 没什么好处,徒增风险,我当然也不同意调。 可是又不能正面反对赵部长,于是我说:“领导,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个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都定了,现在改高程,肯定说不过去。追查下来,对大家都不好。要不我们在成果里面加句话,就说回填高度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保证河床和水流平顺。” 赵部长拍拍桌子:“好!这样一来,只是定性去描述,不定量,打擦边球。验收的时候,即使回填高程不够,也说的过去。而且,“适当调整”,现场下调一米也行,下调两米也行,甚至下调超过两米都行。没有改数据,神不知鬼不觉。” 赵部长这个样子,好像是给那家施工单位有了交代。看来,那家施工单位,挺有手段和背景的。 中午了,我说:“领导,一起吃顿便饭吧?” 赵部长说:“不用了,等下我还有个接待。你们回去以后,尽快把刚才说的那句话加上,重新出几套成果,施工还等着进场。他们已经几次催我安排技术交底了,既然这个问题解决了,我看就下午两点吧,免得你们再跑一趟。如果可以,我马上通知施工和监理单位,让他们等下就过来。” 我们表示同意。 带着两个设计人员走出来,在附近找了家小餐馆,请他们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