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出差(下)
第二天一早,来到县水务局,迟科长叫上一个司机,他们准备自己开辆车。万一中间有事,也好自行离开,不影响我们留下来测量。 白天我终于看清楚县城,卫生条件确实糟糕。另外就是小孩多,路旁一个小女孩,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应该是jiejie,背着一个meimei,手里还牵着两个弟弟meimei。 我想起以前张夫人说的:一个也是养,一窝也是养。 孩子们穿的都不好,看起来脏兮兮的。 我拍了几张照片,发给程静,跟她说:“老婆,咱孩子好多穿不了衣服,都挺新的,给这些孩子寄过来吧。” 程静说:“好,我下班回去,整理衣柜。你发个收件地址过来。” 昨晚下过雨,泥泞的路上,有不少水坑。我们尽量避免泥水飞溅,可有些地方,不好避免,泥水溅起,路旁的孩子们,完全不躲闪,任凭泥水溅在身上。 我们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看他们的反应,好像已经习以为常。 中间路过一些乡镇,我都选择在学校休息一下。然后把学校地址发给程静。 想想还不够,就把照片和地址发到群里。一时间,群友纷纷表示要尽一份关爱。 鸣玉说:“群主,那地方真有那么穷” 我说:“这里只出产土豆和玉米,也没什么矿产资源,可以说一片赤贫。” 她说:“我真想为当地做点什么。” 我说:“这里都是女人劳作养家,男人整天喝的醉醺醺,哪里醉了,哪里睡。” 我发了几张男人随地醉酒的照片过去。 她说:“那算了,不是经济的问题,是观念问题。观念不改变,其他方面很难改善。” 我说:“我有点羡慕这些男的,每天都可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她一本正经:“别扯了,他们那是观念顽固愚昧,性格懒惰。环境挺重要的,我有个同学就是大凉山的,一直在外面读书,挺勤劳,跟同学们没什么区别,完全不像你拍的那些醉酒男人。” 阿宝突然感慨:“董哥,我孩子如果以后不听话,就把她带到这里看看。看过了,回去肯定珍惜生活,说不定发愤图强,能考上清华北大。” 我说:“磨难教育算了吧,等你孩子长大,这儿肯定已经脱贫了。就像老一辈忆苦思甜,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我们这辈是无法理解的,因为没经历过。” 真如迟科长所说,从一条河到领一条河,只有几十公里,但都是翻山越岭,要开几个小时。 到山顶,都是云山雾罩,空气湿度很大,风景没的说,相当壮美。 下坡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妇女,居然背着一截树,沉重艰难地迈着步子。那树足有半米粗,两三米长,还没风干,应该很重。她用绳子把树直立套在背上,娇小佝偻的身体,跟这棵树很不协调。就像一只小蚂蚁,举着一块比身体大很多的饼干屑。 阿宝摇摇头:“真是不理解,这里的女人,也太惯着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