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世王朝在线阅读 - 第175章:释忠臣劝君迁洛都,明月夜深宫探佳人

第175章:释忠臣劝君迁洛都,明月夜深宫探佳人

    “陛下,宁王到了。”

    一个小公公轻手轻脚的来到蓊芪身边耳语了几句,蓊芪抬眼朝门口的方向望了望,先是挥手让小公公退下,随即恭敬的对慕容皓汇报道。

    “哦?正好,孤还想让人去叫他呢,”慕容皓将董良嗣的信随手摆到了一边,整理了下衣襟,正色道,“让他进来吧。”

    ”喏。“

    不一会儿,宁子善便在蓊芪的带领下,一瘸一崴的走到了慕容皓面前。此时的宁子善已经换上了一身干爽的衣服,相比之前在朝堂上,眉宇间少了几丝颓废、多了一分神采。当宁子善瞟到慕容皓脸上并没有预估的那种恼怒时,心中顿时踏实了不少。就在他刚准备下跪叩首的时候,慕容皓却伸手止住了他:”行了,这不是在朝堂之上,也没什么外人。你我君臣之间就别搞这套虚礼了。蓊芪啊,给子善看座。“

    ”谢。。。谢陛下,“宁子善闻言有些手足无措,木讷的呆站在原地。心中却是惶恐不已,因为按正常走向来说,自己不应该是这种待遇啊。莫非。。。皇帝陛下是有意在试探自己?宁子善越想心越慌,不敢落座,俯首请罪到,”臣有罪,请陛下治罪!“

    ”现在想认罪了?行啊,冯爽念得那七大罪,你认几条啊?“慕容皓似笑非笑的盯着宁子善,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问道。

    ”臣。。。臣都认。但是!这其中有许多细节之处,并非冯爽所言的那样啊,“宁子善宛如溺水的人抓住了一线生机,急忙为自己开脱了起来,”罪臣的确做了许多对不起陛下的事情。。。但罪臣敢发誓,这些都是臣的一己之私罢了,绝没有萌生出对陛下、对国家不忠的念头啊!冯爽所言七大罪,其中有不少凭空污蔑之词,请陛下明鉴!“

    “行了行了,别张口闭口就污蔑明鉴的,孤要想给你治罪,你还能好端端的在这和孤说话?”慕容皓不耐烦的摆了摆手,“督察院的德行孤是明白的,说话办事上,听风就是雨。相比之下,孤更愿意相信你,至于司隶战局中你擅自退兵的事情,孤也不愿意继续追究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的王爵孤给你留着,但镇西将军、总督四州军务等职,你就暂时别做了。此间事了后,你就回琅琊歇一段时间吧。”

    “谢陛下不杀之恩!臣甘愿受罚,受得心服口服!”宁子善闻言,心里顿时长舒了口气,急忙拜谢到。虽然自己又被赶回老家赋闲了,但起码命保住了,命保住,就比什么都强。

    “嗯。。。这事就算过去了,冯爽等人那边,孤自有交代。孤现在比较关心的,是另一件事情,”慕容皓侧过身子,拿手指着自己身后的战略地图问道,“你和赵家交手了不少次吧,对他们的了解程度想必应该很深。孤不明白的的是,弘农几十万大军,在兵精粮足、士气高昂的情况下,却被数次困在了司隶一带,寸步不前。你宁子善并不是个蠢材啊,良将骁将我大世也不缺,但对上汉军,却屡战屡败。你能告诉孤,这是为什么吗?”

    “陛下,臣惭愧。但臣认为,西汉军之强,确实不亚于我军。臣与他们交手多次,总结出我军不如汉军之处有三,”一扯到战略问题上,宁子善就立刻来了精神,“其一,关中世家同气连枝,想要从内部瓦解他们,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总体实力虽不如昔日的东汉各大世家,但他们却超乎意料的团结,每次开战,各家几乎是赔本捐献出自己家中的存粮和军械,甚至有的还卖房卖地,只为支持赵家打赢战争。臣也不是没有想过离间他们,制造空隙,但经多次行动失败后,臣发现,这明显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其二,汉军骁勇,不亚我军。其高层更有赵俞、裴三甲等良将相辅。再加上长安乃西汉之国都,其自身以及周边的防御绝非其他地方可比。故而每次我军几乎都是仰面而攻,颇为被动。”

    “其三,臣认为,我军若想仅凭一路兵马攻入长安,是不现实的。眼下唯一途径,就是两路、或者两路以上的大军齐发,让西汉首尾难顾,如此,才会有必胜的把握!”

    “你的意思是,让孤从洛阳再分一军,去取河东?“慕容皓若有所思的说到,但很快又自己否决了自己,”不行,河东一带西汉并没有什么大军驻守,自打与我们开战以来,河东几乎已经成为他们的弃地了。我们就算夺下了河东,对西汉而言也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威胁。他们还是可以继续从左冯翎大营调兵驻防京兆,而我军却要分兵去守河东,如此更加被动。“

    ”陛下圣明,河东绝不是上上之选。臣认为,当前之首要,还是在于西北之地的归属,“宁子善赞同的点点头,”陛下,我们在西北仅有北地一郡,而西汉却握着陇西、武都、汉阳、安定四郡之地,凉国一个劲的倒向西汉,羌人眼里只有利益,不一定能靠得住,形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臣建议,请陛下暂停司隶方向的进攻,转攻为守。再把重心重新移到西北大地上,臣敢担保,只要西北之地归于我军,西汉必败!我皇必胜!“

    ”嗯。。。有道理,“慕容皓若有所思的看着地图,良久,突然问道,”北地现有我大军十五万,若要开战,孤一纸皇诏即可。但这十五万大军,该取何人为三军主将呢?“

    ”臣认为,还是请晋阳王他老人家亲自出马吧。老王爷弓马娴熟,熟知阵战,早年间曾立下不世功勋,实为主帅的不二人选。更何况,他在晋阳坐镇多年,想必对沙场征战也是心向往之。“

    ”好!好!子善啊,你先下去休息吧,待孤考虑周全之后,便即刻下旨,让晋阳王出阵西北。“慕容皓想了想,眼下北地尚有孔威、唐胜等老将,若要用慕容宝、慕容赫这些年轻人为帅,只怕他们心中不岔。但孔威等人又不太适合统帅三军,如果要另找一个有资历、有本事、还压得住场的人,那确实只有请晋阳王出山了。

    ”喏!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要奏报。。。“宁子善弯了弯腰,但却并未依言退下。而是迟疑片刻,吞吞吐吐的说道,”臣在来北平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何臣两战汉军,却毫无进取。臣到北平后,终于想通了,汉军还有一个远胜于我们的优势,那就是,那就是。。。“

    ”就是什么?别说到一半就不说了啊,孤赦你无罪,直言无妨!“

    ”喏,那就是汉军国都,离前线非常近!“宁子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下意识的往两边望了望,似乎是害怕有旁人听见似的,”请陛下恕臣直言,北平现在虽是河北首屈一指的大城,但他离司隶前线太远了。臣子征战在外,若有难以独自决断的重大事情,这一来一去。。。路途实在是太耽误了。更何况,这天下之大,难道只有西汉一家是我大世之敌吗?往后陛下要征讨江南、荆襄、巴蜀等地,距北平更是遥远。令行不达,三军受累。所以,臣斗胆谏言,请陛下迁都洛阳,以镇寰宇!“

    ”。。。迁都洛阳吗,子善,说实话,孤不是没考虑过这个,但是,迁都大事,岂是片刻就能完成的?且不说这一路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我朝臣子的家业、祖坟、乃至于命根子都扎在这里啊,孤要他们迁走,那和挖他们祖坟有何区别?再说了,迁过去后,朝臣们住哪?世家望族们住哪?王公贵族们又住哪?总不能把洛阳百姓都赶走吧?那孤和暴君又有何异?“

    ”陛下所虑,臣明白,“宁子善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急不得,”臣今日只是建议,还望陛下以国家为重。迁都虽存一时之痛,但却有利于百年之大计。西汉一败,我军势必要剑指南方,到时再说迁都,麻烦事就更多了。臣,言尽于此。究竟该如何取舍,还请陛下乾坤独断。“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孤再想想。。。不,孤会好好考虑的。“

    ”喏,臣告退。“

    。。。。。。

    “宁叔叔,宁叔叔!”就在宁子善一边思索着该如何再劝慕容皓迁都、一边往外走时,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唤声。宁子善愣了一下,在皇宫里用”叔叔“这种称呼来叫自己的可没几个人,当下四处望去。但左望右望,也找不到声音的源头。

    “嘿,宁叔叔!”就在宁子善暗自嘀咕的时候,一个小人儿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猛地蹦了出来,着实吓了宁子善一大跳。但待其看清来人后,才松了口气,“原来是昭儿啊,可把宁叔叔吓了一大跳。”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最令慕容皓头疼的小王爷慕容昭。此时慕容昭正值最贪玩的年纪,再加上他又有一身不俗的武艺,在皇宫里可谓是一大煞星。经常搞得大家不得安生,就连慕容皓有时也对其烦不胜烦。倒是宁子善,却对这个闹腾的小家伙欢喜不已,慕容昭呢,也十分钦佩宁子善,所以两人私底下也没有君臣之间的那种繁文缛节。这次慕容昭本来是打算进宫找自己的皇兄请几天假溜出去玩的,但刚到宫殿门口,就恰好听到了宁子善在和皇兄在议论西北战事,不安分的慕容昭立刻就被钩住了。等宁子善快要出来的时候,慕容昭便赶忙找了个地方藏好,准备半路“拦截”宁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