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分店
很多人五百五百的充值,然后直接砸钱,把菜单上面的菜统统点了一遍。 两百点的牛排还卖得少一点,三百点四百点的卖得更多,五六百的售罄,一千两千点的更不用说。 甚至还有人问一百万点的烤全牛,还不止一个,有好几个。服务员说要预订,还真问怎么预订。 那些人点了菜,还不好好吃,全部都拿出手机摄像机来,先说一轮,再拍一轮,好好的牛排拍到没热气了。 一般人吃饭也会拍一拍,可不会拍这么久,更不会唠唠叨叨说半天。 米嘉派人去打探,总算是搞清楚怎么回事了。这些是美食自媒体的,都在排节目呢。 米嘉很是惊奇,他还以为这些自媒体都是收钱出广告,没想到居然还真有用自己钱来吃的。 不过美食自媒体就那么多,吃完了也就没有了。最多两三天就完了,以后还是要靠普通游客。 结果普通游客也很给力,牛排馆从早到晚熙熙攘攘,堆满了人。里头位置不够,把外头一个大广场给占了。 门口那块神牛故事牌也成了景点,所有游客都要轮番拍照,常年一条人龙,还得排几十个保安专门看着。 要不然谁拍久了后面不耐烦,很容易打起来。 上网一看,关于虎咬牛的讨论到处都是,主要是这样的:“牛排真是太好吃了!一口咬下去,香得喷出来。” “就是名字不太好,叫什么虎咬牛。” “人家这是有渊源的啊,北宋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大书法家叫做米芾……” “我看过了,我是说叫做神牛不好吗?为什么叫做虎咬牛?” “神牛不能注册成品牌吧?” “为什么神牛不行?” “太接近日常用语了。” “谁会日常说神牛啊?” “红牛都行,神牛为什么不行?” “因为实际上并没有红色的牛啊,你要是叫黑牛,青牛,那就不行了。” “谁说的,我们那里就有黑牛卡拉ok。” “什么?黑牛卡拉ok?还有这种东西?” “当然有了!” “我看,神牛是怕阿三来抗议吧。” “关阿三什么事。” “他们那里牛是神的坐骑,很神圣的,不准吃牛rou。” “那关我们什么事?” “外交无小事。” “有的人不知猪rou,有人不吃鱼,还有那些什么动物保护的,rou都不给吃,什么都忌讳,那还吃个屁,大家一起饿死好了!” “其实我们华夏以前也不吃牛rou的,牛用来耕田,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梁山好汉到哪里都说切两斤牛rou。” “那是犯法的,是为了表现梁山好汉无所顾忌。” “那只能说在我国古代某些时候某些地区,吃牛rou犯法,不能说我国以前不吃牛rou。不说梁山好汉,官家祭祀天地还要用猪牛羊三牲。” “虎咬牛其实也不错,让人印象深刻,叫做神牛没那么特别。” “对啊,我也觉得虎咬牛比较好。” “我堂堂大省城,没一家好的牛排馆,全是些普通货色。” “难道以后吃牛排,要特地跑去玛莎庄园?那也太贵了。一个人七百块,两个人一千四。” “这又不是光吃饭,还能看老虎。” “要是没看过老虎去旅游一下还挺好的,可是我去过了啊,只想吃牛排。” “光吃牛排没有什么性价比啊,一块牛排两百块,两个人就是四百,再加点小吃什么的,那不得五百往上了,吃不起吃不起。” “五百块算什么,本来出去吃饭就是高消费啊,何况还是吃牛排。” “我家那边一块牛排十,两个人吃一顿最多不过两三百。” “你们家那边吃的是雪花牛rou?” “当然不是啊。” “不是你说个屁,我在我们家这边吃个牛rou面只要10块钱呢,能比吗?” “你吃个便宜牛排,说不定是是人造rou,虎咬牛肯定不会。” “可惜,以后大概也吃不到了。” “怎么不在省城也建个牛排馆呢,我已经看过老虎了,只想吃牛排。” 这么看的话,大概可以开分店了?不过还要看长期,一两个星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很多餐饮店铺头几个月很多人,生意好像很好一样。过几个月优惠期结束,立马就没人去破产了。 现在的人都喜新厌旧,新餐厅大家都要去试一试,尝试过就行,后面可不一定再去。 能活下来的,要么价钱便宜,要么经常有优惠,要么味道很好,有别人不可取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