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丛台乱在线阅读 - 一四一 阴谋

一四一 阴谋

    无双要是知道简单的驱逐那个秦国使者,能引发姜君和赢稷这么sao的cao作,估计她是得好好想一想怎么让这位秦使老老实实闭嘴。

    不过她都已经抽出自己四十米长的大刀,准备开始砍燕国的贵族势力了,哪有脑子去研究一个小小秦使的脑子。

    …………

    白起接到赢稷让他去齐国的王命,毫不犹豫的打包就走了。

    赢稷是一个多疑的王者,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他与母亲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白起作为一个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军,不太受到赢稷的喜欢也是理所应该。

    毕竟赢稷不太敢违背母亲的意思,国家朝政又非常依赖魏冉。

    尽管赢稷非常不喜欢白起,但白棋的统兵能力确实出色,秦国又非常需要白起,因此赢稷和白起俩人就别别扭扭的维持着君君臣臣的关系。

    白起早就厌倦了这种夹在秦王赢稷和国相魏冉之间,被两边持续不断的小动作来回波及,像大海风浪中颠簸的船,迷失了方向。比起在咸阳受罪,白起更喜欢领兵出去打仗。

    白起听说赢稷要往齐国派兵,帮助齐国的田维击败田法章,他想到这俩人是无双的亲人,就悄悄贿赂了赢稷的一位近侍,最终顺利的被派去了齐国。

    倒不是白起在无双手上吃了太多亏而想要讨好或者胁迫无双,他只是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能够造就无双这样神奇的人。

    ……

    赵何在朝会上听到了一条可怕的传言,传说燕国正在全面备战,准备为赵雍复仇。

    一开始,赵何认为这条无稽之谈就是一句废话,但这条爆炸性的消息瞬间席卷了赵国的大街小巷,赵国人民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人表示非常恐惧打仗,有的人则认为这场复仇绝非正义,还有一些理智的人分析说这一场战争根本打不起来。

    这些人的理由倒也说的过去:因为燕国王廷的女王才黄袍加身没有太久,屁股底下的王座还没有坐稳,不会贸然挑起战争引发国内燕国旧势力对自己反噬。

    比起危言耸听的燕国入侵,赵何也相信燕国国内未稳这一说法。因为王位的新老交替有多么不容易,他自己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的。

    就是因为当年突然发生的沙丘宫变,赵何没有从赵雍的手里接过代地的控制权,导致代地根本不听他指挥。赵雍也不是一从沙丘离开就去指挥了代地的,代地一开始只是不大听指挥而已,赵何当时并没有慌张,他知道如果赵国在自己手里再次变得强盛,那么代地的将军们迟早会向他臣服。

    只是中间杀出了他爹,因此代地这些人不但改了旗帜,还封锁了赵国和代地的通讯。他这个赵国大王,对于政变前后国家的两种状态,体会的非常深刻。

    也不能怪赵国的民众对于这件事会惊慌失措,毕竟因为赵雍的突然出现,赵国十几年前的沙丘宮变这件事再也盖不住了。现在的燕国加上代地至少有两个赵国大,燕王以及赵雍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也是一件很有可能的事情嘛。

    谁会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赌博对方地位是否正常呢?

    虽然不断有赵国官员辟谣,但也无法阻止赵国人民的恐慌,大一些的贵族开始把家产藏入深山的坞堡,从家奴里挑选强壮的训练他们。而很多平民也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开始慌乱的躲藏。生怕自己一个不幸被燕国军队屠杀,或是被赵国抓壮丁充入军队。

    之所以一条流言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是有人在赵国进行煽动。听信了谣言的赵国的平民百姓对燕国人的仇恨空前高涨。很快就有人说来自燕国的商人都是为了燕国来赵国刺探情报的,他们从赵国赚走了大量的钱财,还不知道感恩。

    的确有很多燕国的商人将赵国作为自己商路上的中转站,因为从邯郸可以方便的去往齐国的临淄和魏国的大梁。

    抱着爱国的念头,打砸燕国商人的商铺,抢夺燕国商人的货品成了赵国平民的一项新时尚。

    反正参与的人很多,抢到手的东西转手就能贱卖,不但可以赚一大笔钱,官府也不能把所有参与者都关进监狱。

    但是燕国商人也都不是吃素的,他们本就抱团行动并且骁勇善武,还雇佣了大量游侠作为保镖。不熟悉武艺,没有指挥的赵国普通人根本打不过。

    燕国商人在赵国也听到了流言,大部分人都因为担心而聚拢在一起,准备躲回燕国避难,看见赵国人聚众前来抢劫,本以为拳拳到rou伤人立威就可以避免自己被抢劫,没想到有武艺高强的人混在人群中对着燕国商人痛下杀手。

    燕国人被同伴的鲜血染红了眼睛,赵国人被燕国人疯狂的报复激起了怒气,见了血的双方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暴动。

    别说燕国商人了,赵国政府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之间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大规模暴动,因为暴乱爆发的非常密集而且同步,官员们不免在处理案件的时候顾此失彼,长出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受了伤的赵人或者燕人就四处寻求帮助纠结同伙继续缠斗,练一些前去处理纠纷的赵国官员都被波及。最后只能调动军队强行镇压。

    和赵国一片混乱相比,燕国倒是一片祥和,其实要打仗了的谣言早就传到了燕赵边境,隔着国境线的燕国人也很慌,毕竟好不容易过了两年安慰日子,谁愿意打仗啊?

    燕国边境的郡守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家要打仗,倒是放了很多士兵回家乡种地。因此先自作主张的手写了安民告示贴在告示板上,这一行为在后面受到了无双的表彰。

    比起赵国应对流言举措迟缓,反击无力,该郡守第一时间就将这一消息连着发了三批驿马回蓟城报信。一封比一封消息详细。

    蓟城王宫夜里就开始收到与赵国交界边境发来的急报,收到急报的无双没有睡觉开始处理这件事。因为信使夜晚纵马飞驰国街道的马蹄声,也让六部的各位臣工,不等无双召唤就收拾好自己,自觉进宫加班去,接连入城飞奔的驿马就足以说明了事件的紧急性。

    感谢无双扶素姬上位时候就铁了心在众人反对声中建立的驿站系统,烧了那么多钱,可算是立了一次大功。此时的驿马虽然没有办法达到明清时期的十里一站一换,但已经能够达到三十到五十里一站一换,因此在信使一路换马不换人的飞驰下,燕国任何边境发生的事情一天之内就能飞速传达到蓟城。

    第二天早晨,燕国王廷的通告就被驿马带往全国各地。所谓燕国要入侵赵国的谣言并不难破解,燕国人民看见官方印发的通告算是安了心,回家去该干嘛干嘛了。

    按道理说,燕国都已经辟谣了,赵国也该渐渐平静下来。但就是有赵国人在煽动下觉得燕国这是欲擒故纵。

    三人成虎之下,不光是赵国的民众,连某些官员都相信了燕国图谋不轨。

    不过无双的清净日子也没能维持多久,燕国蓟城涌进一批又一批穿着孝服的燕国商人家属,这些商人有的抛弃在赵国的财产逃回了燕国,有的直接被赵国人围攻而毙命。因为赵国此时十分混乱,好多官员为了让赵国尽快恢复正常在中间和稀泥。毕竟比起燕国人,当然还是本国国民比较重要。

    虽然被伤害的燕国商人人数众多,但案件却大多都不了了之,商人的家属们鸣冤无门,因此家属们不知道听信了谁的话,集体披麻戴孝的涌入蓟城告状施压,要求国家攻打赵国,为自己的家人复仇。

    要让肥元说,这些人的脸皮真是赶上城墙厚了,自己家人死了,凭什么要人别人搭上命来为你的家人复仇呢?别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但是无双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想让燕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有荣誉感,认同感,就要让他们觉得背后的国家强大,自己出门在外才能够不被欺负。商人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国家理应为他们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