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线索
东安镇,锦衣卫暗桩。 一进门,迎面碰到步伐匆匆的刘南。 “参见大人!” 见到萧山,刘南躬身行礼。 “嗯,可是有事?” 见他行色匆忙,萧山开口问道。 “回大人,彭知县的案子有了新线索,属下正准备去告诉您。” 他亲人尚在的事,只有跟了他多年的刘姓四兄弟知道。 听闻有新线索,长腿迈步向屋内去。 “边走边说。” 这处暗桩,是萧山私下设的,除了刘姓兄弟四人,只有一位又聋又哑且不识字的老仆,到还算得上是个可以放心说话的地方。 慢了他半步,刘南放低声音道。 “端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在彭知县遇害前,曾有人看到郑成在端州城内出现过。” 闻言,萧山停步,转身饶有兴趣的看了他一眼。 “哦,是吗?这下有意思了。” 说完,一手抱胸,一手托腮,再次往屋内走去。 刘南一脸茫然,有意思,大人什么意思? 来到屋内主位坐下,老仆端上茶盏。 刘南站在一旁,恭敬道。 “大人,一早收到消息,刘北便启程去了端州,不知接下来您有何安排?” 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既然刘北去了,咱们就不用去了,万通钱庄那边,你继续盯着,有任何异样,速来报我。” “是,大人!” 刘南躬身行礼。 话毕,萧山心中思量,大脑飞速转动,唇角轻翘,端着茶盏,把弄杯盖。 见刘南并未离开,清冷的眸子移到他的身上。 “可还有事?” 锦衣卫的那些校尉,总旗们都知道,萧山萧千户素来心思缜密,足智多谋,且不苟言笑,不近人情,但跟了他几年的刘南却不这般认为。 在他的认知里,跟着萧千户,只要你不办错事,不犯一些不可弥补的过失,他一般不会跟属下计较过多。 是以,这么多年,性子憨直不甚聪明的他,却一直留在萧山手下。 “大人,属下不懂您方才说的有意思是什么意思,一早刘北看到这个消息,也说了句有意思,属下想了许久,都未能明白,这才斗胆请教大人。” 不懂没关系,但不懂他却没法装懂,刘北不在,也只能开口问大人了。 轻笑一声,随手把茶盏放在桌上,手指敲敲桌面。 刘南恭敬低头,不敢看其锋芒。 “坐吧,既然你不明白,我且与你说说。” 刘南立刻行礼坐下。 萧山看了眼这个跟了自己多年的大小伙子,他依稀记得,他们兄弟几人最小的刘西今年也有十八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都过去六年了。 “你们兄弟四人,唯你心性不够,做事虽踏实,却不去多想前因后果,当年我教你们的时候,便说过,凡事切不可单看一面,要打开局势置身事外,方能总揽全局。” 知道自己的缺点,刘南点头受教。 知他品性,萧山接着道。 “彭知县此事,既涉及到皇子夺位,那便不能以寻常谋杀,排除异己来看。 此前,咱们并不知那彭知县掩人耳目,匆匆回京意欲何为,自是探查不到半分线索,案子也就陷入僵局。 但反过来看,你觉得能让彭知县这般遮掩也要上京的,会是何事?” 刘南抬头看了眼萧山,随即托腮思索片刻。 “定是与朝堂中人有关。” 抚摸了腰间佩刀,萧山点点头。 “你可知彭知县的出身?” 刘南答道。 “这个自然是知道的,彭知县本名彭方舟,字有学,祖籍淮北云州,当朝首辅谢大人的门生,万历八年进士出身,万历九年皇上钦点的云峰县知县,连任六年,在任上为官清廉,政绩优良,是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